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集---> 看到圆圆的月亮自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苏轼的词)

看到圆圆的月亮自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苏轼的词)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集     发布时间:  2024-04-25    点击:  448 次

看到圆圆的月亮自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

网上有关“看到圆圆的月亮自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轼的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苏轼的诗句关于月亮的

苏轼的诗句关于月亮的 1.苏轼写的关于月亮的诗句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需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2.苏轼,有关月亮的诗句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苏轼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苏轼的描写月亮的诗句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4.苏轼的诗句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的

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念奴娇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 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

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苏轼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

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 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

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催试官考较戏作 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5.苏轼描写月亮的诗(10句以上)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离别一何久,七度过春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

苏轼的词

最早给苏东坡留下深刻印象的佛教人物,竟然是一位老尼姑。

苏东坡七岁时,在眉山城遇见一位老尼姑。老尼姓朱,九十岁了,仍然头脑明晰,口齿清楚。她给小东坡讲述了一段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与花蕊夫人的香艳故事。

那时老尼还是位花季少女,跟随自己的师傅进入后蜀皇宫。

一个大夏天,孟昶和花蕊夫人在摩诃河上纳凉避暑。色艺双绝的花蕊夫人衣饰清凉可人,显得更加美丽妩媚。孟昶看得春情荡漾,当即口占一首《洞仙歌》。

这首宫廷艳词描绘得如此旖旎动人,以至于老尼姑在七十多年后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并且逐词逐句讲述给小东坡听。《洞仙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打动了苏东坡的幼小心灵,令他心驰神往。

(花蕊夫人)

可惜岁月流逝,四十年过去了,苏东坡只依稀记得老尼姑背诵的开篇两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儿时这段传奇经历令人难忘,苏东坡暇日寻味,感慨万千,挥笔续写这首《洞仙歌令》,了却自己多年的遗憾: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东坡虽号称北宋“豪放词”第一大家,其“婉约词”同样写得缠绵悱恻,香艳迷人。所谓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看来苏东坡能够成为诗词大家,开北宋一代词风,并非毫无来由,凭空而就。

这位老尼姑无意间成了苏东坡走上诗词创作道路的引路人。

宝月大师惟简曾任成都大慈寺中和胜相院住持,俗姓苏,字宗古,眉山人,被苏轼、苏辙兄弟认作宗门兄长。或许是宗亲的缘故,苏东坡与宝月大师惟简的交往最为密切长久。

父亲苏洵去世后,苏轼兄弟将父亲收藏的书画,以及得之于凤翔的四板唐代菩萨画施舍给惟简供养。惟简表示要以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这些珍贵的画作。他说:“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惟简乃“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并画苏洵像于阁中。(苏轼《四菩萨阁记》)。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谪黄州后,惟简派徒孙悟清千里迢迢前来探望,并请求苏东坡为胜相院新建成的“大宝藏”作记。

苏东坡为之作《胜相院经藏记》。这篇记中写道:“有一居士,其先蜀人,与是比丘,有大因缘。去国流浪,在江淮间,闻是比丘,作是佛事,即欲随众,舍所爱习。”苏东坡自称“居士”,与惟简“有大因缘”,也表明了两人情同手足的深厚友谊。

悟清返川时,苏东坡修书与惟简,表示自己退休后,要与惟简一起修炼佛道。信中说:“每念乡舍,神爽飞去,然近来颇常斋居养气,日觉神凝身轻。他日天恩放停,幅巾杖屦,尚可放浪于岷峨间也。知吾兄亦清健,发不白,更请自爱,晚岁为道侣也。”直到宝月大师惟简去世,苏东坡对宝月大师都常常“挂念于心”。

洞仙歌·冰肌玉骨

[作者]?苏轼?[朝代] 宋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

满庭芳·蜗角虚名

[作者]?苏轼?[朝代] 宋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朝代] 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

[作者]?苏轼?[朝代] 宋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作者]?苏轼?[朝代] 宋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江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盖实梦也。然公诗复云:“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沣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作者]?苏轼?[朝代] 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作者]?苏轼?[朝代] 宋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作者]?苏轼?[朝代] 宋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作者]?苏轼?[朝代] 宋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描写月亮的诗句:苏轼《水调歌头》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描写月亮的诗句:苏轼《水调歌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苏轼写的关于中秋月亮的诗句有哪些

苏轼写的关于中秋月亮的诗句有: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6、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黄州中秋》

7、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苏轼《念奴娇·中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东坡描写月亮的诗句

苏东坡描写月亮的诗句如下: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出自宋代苏轼的《春宵》

译文: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

译文: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5、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译文:酒价便宜,反而常常忧愁客少,月亮虽然明亮,却多被云层遮住。

拓展:

1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其二》

2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3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晋·陶渊明

4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5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6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7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当看到月亮升起的时候,我的海里便浮现出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

当看到月亮升起的时候,我的海里便浮现出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前赤壁赋

[ 宋 ] 苏轼

原文 译文对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写月亮的诗词,哪一句让人热泪盈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出自苏轼是《水调歌头》,中秋佳节之际,苏东坡给弟弟苏辙写信,通过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悟出人生亦是如此的道理。亲人也好,恋人也罢,没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悲欢离合乃人生常态,不必过于伤心,这句话写出了苏轼对家人是思念,但是他又有乐观旷达的心态,又用这首诗来自慰,于是就留了千古名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每次读到这句诗词我都满腔愤慨和伤心。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征战沙场十余年,立下战功无数,令金兵闻风丧胆,结果落得身陷囹圄,而后还被皇帝下旨处死的下场。岳飞描述的是从少年时期立志报效朝廷,直至被召回的那一刻,总共大概有三十年岁月,八千里路是从军生涯披星戴月的经历,随着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岳飞清楚认识到,以前所有付出都化作尘土。一代忠臣最后被冤死,想想都觉得可笑,而这个国家也必然会灭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这首词李煜写的是亡国之痛,当时他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借月亮下来了自己悲痛心情,让人觉得很痛苦。

古人大都是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那些思念之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寂寞冷,让人深入当时的情景。

关于“看到圆圆的月亮自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1449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