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是什么?(吕不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是什么?(吕不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02    点击:  482 次

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是什么?

网上有关“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吕不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吕不韦和赵姬,属于情人关系。

在历史上吕不韦跟赵姬联手掌握朝廷大权,并打压华阳夫人那批人的势力。赵姬是子楚的妻子,但后来跟吕不韦好上了,两个人经常行苟且之事,就连身为儿子的嬴政也知道,所以他对这个母亲可以说是深恶痛绝,虽然恨,但因为是自己的生母,所以也无可奈何。

吕不韦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吕不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仲父,两者是君臣的关系。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吕不韦为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__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吕不韦怎么死的?

历史上有一个词就是形容他的,那就是“奇货可居”。但是要评价吕不韦,不能简单的说他是个好人或者是个坏人,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观的评价他。他的结局倒是很清楚,被秦王免去相国之位后,本来让他去了河南封地,但是后来又赶他去蜀地,吕不韦明白了秦王的想法,最终饮下毒酒自尽。

评价吕不韦,我觉得应该是一分为二的评价他,首先他是一个是道德败坏,手腕高明,政治谋略吊诡的政治投机商吕不韦;同时他也是一个是对秦国贡献巨大,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贡献巨大的吕不韦。

整体评价他的话就是他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理想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政治手腕高超,能力超群,对秦国有重大贡献,以及对后世文化思想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先说说吕不韦的黑点,吕不韦的黑点太多了,并且千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首先奇货可居、政治投机;其次为了笼络异人,献出自己爱妾;最后同赵姬私通,后来又进献嫪毐,*乱秦国后宫。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的故事,正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破落公子哥赢异人,在诸多王孙中,根本就没有优势。然而吕不韦竟然就一眼看上了他,在他一系列的运作中,最后居然就把异人推到了秦王宝座上,他的这个眼光真是太强大了。当然了,这种做法我们今人是佩服的。在古代,这不是君子所为,为世人鄙弃。

后来他当上相国后,赵姬按耐不住寂寞,又和吕不韦私通了一阵。这段历史,无论是古人或者今人都极为不齿。当然了,吕不韦也发现这样不好,他最后竟然向赵姬进献了嫪毐,*乱秦国后宫。而嫪毐后来还想要政变,窃取秦国政权,最终被秦王嬴政灭掉。

我们再说他的优点闪光点,吕不韦当了秦国相邦后,为秦国谋事,把秦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灭东周为秦国开疆拓土,多次打败韩赵魏三国,为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兴建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促进秦国农业生产。在吕不韦执政期间,其实是做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其实,就连太史公司马迁对吕不韦的看法也很矛盾。他为吕不韦单独列传,这说明了吕不韦的影响力巨大,然而全篇确实描写这吕不韦这个人的不堪和丑恶。却在《报任安书》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将吕不韦作为古之圣贤,激励自己。

吕不韦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吕不韦怎么死的?

 吕不韦之死

 秦王嬴政以果决的军事行动夷灭了嫪毐集团的叛乱,嫪毐事件第一次真正展示了秦王嬴政这位年轻君王处理突发事件的魄力与能力。然而,嫪毐事件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他就是吕不韦,位高权重的秦国相国,他曾经帮助异人登上太子之位,并辅佐了秦庄襄王、秦王嬴政两代秦王。

 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已被免除相国之职、赋闲在食邑洛阳的吕不韦饮鸩(zh?n,振)自杀。这位以经商起家,执掌秦国国政十二年之久、叱咤风云权倾朝野的国相,名满天下,最终却落得一个服毒身亡的下场。那么,他为什么要自杀?吕不韦之死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吕不韦之死对秦国的政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文信侯就国河南 秦始皇迫其饮鸩

 这件事得从秦王嬴政的加冠礼讲起。

 秦王政九年四月,二十二岁的嬴政举行了加冠礼,正式宣告从王太后赵姬手里接管了政权。嬴政正式接管政权之时,王太后赵姬的男宠嫪毐感到末日的来临,立即发动叛乱,企图杀死秦王嬴政。刚刚举行过加冠礼的嬴政果断调动军队,迅速平定了嫪毐的叛乱。

 嫪毐叛乱不可避免地牵连出相国吕不韦。因为嫪毐原是吕不韦的门客,后来吕不韦为了摆脱王太后赵姬的纠缠,设计将嫪毐献给了赵姬。若没有吕不韦的一系列运作,嫪毐既不可能被王太后赵姬所知,更不可能以假宦官的身份进入王太后寝宫。凡此种种,都有案可查,吕不韦又怎么能够脱得了干系呢?但是,吕不韦和嫪毐不同。嫪毐罪大恶极,身份只是个王太后的男宠,杀之即可。吕不韦却是两朝老臣,怎么处置吕不韦呢?

 嬴政车裂嫪毐在秦王政九年九月(秋九月,夷毐三族),但是,嬴政处理吕不韦却拖到了第二年的十月,两案的处理相距有十三个月。嬴政对吕不韦的处理也远不像对待嫪毐那样,仅仅是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让他回到食邑洛阳赋闲。

 连母后都敢软禁的嬴政为什么对吕不韦如此仁慈呢?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吕不韦"奉先王功大",二是"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前者讲吕不韦成就了庄襄王,后者讲为吕不韦说情的人太多。所以,"王不忍致法"。秦王嬴政念吕不韦功大,不愿惩罚。一直拖到第二年十月,在接回王太后赵姬的同时,才免去了吕不韦相国的职务,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当然,为吕不韦说情者人数之多,也说明吕不韦的势力庞大,一下子除掉吕不韦恐会生出变乱。

 秦庄襄王子楚即位之后,兑现诺言,任命吕不韦当了丞相,而且封给他河南洛阳食邑十万户。洛阳是吕不韦的食邑,秦王嬴政免去吕不韦的相国之后,吕不韦自然回到了洛阳。

 从表面上看,吕不韦因嫪毐案受到的牵连已经结案,但是,事情似乎并没有完。吕不韦回到洛阳之后,六国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前往洛阳探视吕不韦,争相请吕不韦到他国任职(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

 本来,秦国大臣卸任之后到六国任职者不乏其人,何况吕不韦是强秦卸任的相国,所以,六国邀请吕不韦的使者不绝如缕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此事却引起了一个人的担心。

 他是谁呢?秦王嬴政。嬴政担心什么呢?担心吕不韦叛乱。

 吕不韦的才能,吕不韦的声望,嬴政不仅从父亲的即位中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从他十三岁即位以来九年执政的政绩中也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嬴政的担心并非多余。

 于是,秦王嬴政写给吕不韦一封极为绝情的信:你有什么功劳?秦国封你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秦国有何亲缘?我都叫你仲父。请你和你的家属全部迁往蜀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看到这封信,吕不韦立即服毒自杀。

 秦王嬴政的一封流放信为什么会引得吕不韦自杀呢?我觉得可能有两点 原因。

 一是吕不韦担心秦王嬴政一步步地将他逼进绝路,最终将他处死;所以,吕不韦看到这封信后非常惊恐,最终喝了毒酒自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鸩而死)。

 二是吕不韦是一位非常有尊严的人,他不愿等到秦王嬴政明令杀他时他再赴死。秦王嬴政的这封信并不是明令吕不韦自杀,而是剥夺他为人的尊严,这让吕不韦顿生生不如死之感。

 但是,吕不韦的死因真的像《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的如此简单吗?

 吕不韦养士三千 秦始皇下诏流放

 《史记》本传记载吕不韦被罢相之后,洛阳家中确实宾客盈门。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吕不韦本来就盛养宾客,二是各国竞相延揽人才。

 战国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他们争相养士,互相竞争(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自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自己手下的门客竟然没有四公子多,于是他自觉地加入到招引门客的竞争行列之中,据说他手下有三千门客(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吕不韦的养士,不仅是为了和"战国四公子"一争高下,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为秦国网罗人才。在吕不韦的门客之中确有堪称国家栋梁的人才,比如我们后面即将讲到的李斯。

 吕不韦手下的宾客究竟为吕不韦干了些什么呢?

 第一,著书立说。

 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编著了《吕氏春秋》一书,这部书历来被称为是"杂家"之作。它实际上吸收了先秦诸子各家的精华,成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之作。《吕氏秦秋》编成之时,吕不韦曾在秦都咸阳城门上悬挂全书,并重金悬赏:如果天下有人能够修改此书一字,赏千金(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此时,正是秦王政八年。嬴政尚未正式举行加冠礼,也没有接管政权。吕不韦的势力则已经达到他人生的巅峰。

 实际上,世界上哪有不能改一个字的书?吕不韦敢于在秦都咸阳的城门如此张扬地为自己的新作做这种广告,说明这纯粹是一种自我炒作。透过这种过于张扬的炒作我们看到的是吕不韦的权势巨大,自信十足。

 第二,储备人才。

 吕不韦手下门客三千,其中就有许多王佐之才。所以,吕不韦的门客是秦国一个巨大的人才库。

 秦王嬴政如何看待吕不韦的自我炒作和广招门客呢?

 吕不韦对《吕氏春秋》如此张扬地炒作,对秦王嬴政来说,很难不产生反感。因为吕不韦对自己作品的大肆炒作,让嬴政感受到了一种政治威胁。在吕不韦手下门客中虽然涌现了被嬴政重用的李斯,但是,其他未被重用的门客对嬴政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可以看出秦王嬴政对吕不韦手下众多门客的真实态度。

 吕不韦自杀于秦王政十二年。由于吕不韦是非正常死亡,秦国没有为吕不韦举行国葬;吕不韦的门客用民间的丧仪安葬了他(窃葬)。但是,吕不韦门客私葬吕不韦一事还是被秦王嬴政知道了。嬴政下诏,重罚吕不韦的门客。

 第一,凡是吕不韦的门客不论参加吊丧与否一律流放。参加吊丧的门客,如果是韩、赵、魏三国的人,一律驱逐出境;如果是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削去爵位,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俸禄在五百石以下,没有参加吊丧的,也流放到房陵,但不剥夺爵位(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

 第二,从今以后,凡是像嫪毐、吕不韦这样操纵国家权力的人,罚他们的家人一律为犯人(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这个处罚相当严厉,针对的全是吕不韦的门客,可见秦王嬴政对吕不韦大养门客非常不满,一有机会就要进行严厉惩罚。更有意思的是,秦王嬴政在流放吕不韦的门客时,却将谋反的嫪毐迁到蜀地的门客家臣的赋税徭役免去(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

 所以,《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的六国延请吕不韦,只是嬴政逼杀吕不韦的表面原因。那么,秦王嬴政逼杀吕不韦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

 文信侯权重震主 秦始皇刚毅残酷

 吕不韦从秦王嬴政十三岁即位之时开始,就一直担任秦国丞相,到嫪毐叛乱受牵连而罢相,吕不韦担任了十二年的秦国丞相,权力之大,是非常罕见的。

 吕不韦的权力,不仅仅来自丞相本身,还来自他和王太后赵姬的特殊关系。这就使得吕不韦的权力和秦国一般的丞相不大一样,远比秦国一般丞相的权力大得多。而且,吕不韦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不但是一位成功的商界精英,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政治精英。吕不韦的才能肯定给秦王嬴政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否则,以秦王地位之尊,以秦国实力之强,嬴政何必"恐其为变"?

 那么,吕不韦在位期间的哪些作为让嬴政产生了疑虑呢?

 第一,军功。

 吕不韦在位期间,继续对韩、赵、魏三国进行集中打击,并于秦王政五年在靠近齐国的魏地成立了东郡,使秦国和齐国接壤。这一年蒙骜率军大举攻魏,攻占酸枣(今河南延津)、桃人(今河南长垣)、雍丘(今河南杞县)等二十城,初建东郡,对魏都大梁形成扇形包围之势,而且,秦壤已与齐境相接,直接威逼关东诸国。第二年,秦继续攻魏,占领了魏地朝歌(今河南淇县)及卫濮阳(今河南濮阳),并把濮阳作为东郡的治所。东郡建立后,断绝了"山东从(纵)亲之腰"(《战国策?秦策四》),各国震恐。东郡的建立意义非凡,不仅使一向远离秦国的齐国逍遥自在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而且,使六国被南北切分为二,六国合纵抗秦受到了致命的一击。

 吕不韦还经常巧妙利用六国的矛盾,施展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兵不血刃地迫使六国割让土地,如派他的门客甘罗说赵王,得赵五城等。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军功,军功是获得爵位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威望、扩张权力的基础。吕不韦的军功对秦王嬴政来说,既是业绩,又正是他所担心的。

 第二,势力。

 吕不韦在辅佐秦庄襄王、秦王嬴政的同时,也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政治势力集团。吕不韦辅佐两代秦王,当了十二年秦国丞相,自然而然地成为秦国政坛的一派政治势力。但是,吕不韦在有意无意地培植自己势力的同时,也犯了一生中的两大错误。

 一是促成了另一个集团?嫪毐集团。

 吕不韦原来只是想利用嫪毐满足王太后的生理要求,让自己安全撤退;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两件事:一是嫪毐会得到王太后的高度信任,二是王太后竟然让嫪毐既富且贵,参与朝政。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王太后赵姬对嫪毐宠爱有加,赏赐无数,封为长信侯,甚至把整个太原郡赏给嫪毐。这已经非常出格了,王太后还让嫪毐染指权力。"事无大小皆决于毐",这简直就是把整个国家交给嫪毐了。

 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绝对不是吕不韦的初衷!吕不韦万万没有想到王太后赵姬在政治上会如此糊涂!

 据《战国策?魏策四》记载,秦国攻打魏国,魏国有人劝魏王,打了败仗再割地,不如打仗之前先送地给秦国容易做到,战败而死,不如割地求生存容易做到。打了败仗再割地而不能在战前割地,可以战死而不能先割地求生存,这都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过错(弃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弃之之易也。能弃之弗能用之,能死之弗能弃之。此人之大过也)。如今大王失去数百里的土地,丢掉几十座城市,而魏国的兵患却不能解除,这是因为大王打了败仗再割地而不能先把地送给秦国。

 如今秦国强大,天下无敌;魏国弱小,战败已成定局。如果大王能听我的话,国家亏了地,但不至于伤害国家的元气;大王委屈了自己,但不至于再遭苦难。因为我们可以此阻止以吕不韦为首的主战派对魏国的进攻。

 如今的秦国,从一般老百姓,到朝堂之上的大臣,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支持嫪毐,还是支持吕不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

 如果大王先割地送给秦国,那就成为嫪毐的功劳了;委屈自己而尊奉秦国,也是因为嫪毐。大王这是以整个国家在支持嫪毐,嫪毐这一派肯定会战胜吕不韦这一派。这样,秦国王太后赵姬肯定会赞赏大王。秦国王太后感谢大王,大王算是交了一个天下最值得交的朋友。大王通过嫪毐而结交了秦国,天下的人都会弃吕不韦而支持嫪毐,那么,大王因吕不韦屡攻魏国的冤仇就报了(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天下必合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报矣)。

 《战国策》的这段文字透露了四点信息:

 第一,吕不韦集团与嫪毐集团是秦国相互对立的两大集团;第二,吕不韦集团与嫪毐集团的矛盾广为人知;第三,吕不韦集团是坚定的主战派,嫪毐则未必;第四,嫪毐集团由于得到王太后赵姬的支持,所以,显得比吕不韦集团更有实力。

 从上面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吕不韦一直兢兢业业地致力于秦国的统一战争,是秦国政坛上著名的主战派。魏国之所以要主动献地给秦,就是想扶植嫪毐这一派。如果吕不韦是坚定的主战派,嫪毐至少不是一个铁杆主战派。因为嫪毐根本就不懂什么政治,根本就不懂得为秦国谋利益,嫪毐所知道的仅仅是依靠王太后支持疯狂地攫取权力,扩大自己这一派的势力。

 但是,嫪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没有一个是秦王嬴政所能容忍的!

 嬴政要的是自己独揽朝纲,他岂能允许两个政治集团瓜分他手中的权力?既然嫪毐本人已被车裂处死,那么,吕不韦也必须得死。这两个政治集团的总裁一个都不能留!

 所以,吕不韦的被迫自杀有着深刻的背景。

 吕不韦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但是,他和所有的人一样,终归要走向自己的反面。吕不韦精心策划了异人继位为庄襄王,精心辅佐了秦王嬴政。吕不韦全力支持秦国对六国的统一战争,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作出巨大贡献。但是,有意无意之间,吕不韦犯下了他人生的第二个严重错误。

 吕不韦一生中第二个重大错误就是不自觉地超越君权。

 吕不韦没有想过,他在秦王嬴政继位之后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政治生涯。或者说,吕不韦精于获得权力,却不懂得什么时候要放弃权力。这是许多政坛精英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用权而不恋权,到位而不越位,这中间的取舍与进退,确实耐人寻味。

 要一个经过艰苦努力获得权力的人放弃权力非常不易,但是,这又是任何一个获得权力的人必须要学会的。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起,逐步开始了向中央集权的转变过程。由此产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国君成为唯一的最高统 治者。

 所以,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不管是谁,不管你与国君是什么关系,你的权力都不可能长期超越君权。谁越位侵占了君权,谁就会遭到只允许自己独操大权的君王的杀戮。

 吕不韦与秦王嬴政没有血缘关系,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即使吕不韦和嬴政有血缘关系,嬴政同样会除掉自己的这个政治对手。我们在"穆公东扩"中讲过,晋文公重耳就是靠杀死自己的侄子晋怀公当上晋国国 君的。

 所以,吕不韦在嬴政继位之后,应当立即还政,及时引退,低调做人,韬光养晦,全力解散多年为相形成的政治集团。这样,才能让嬴政放心,也才能自我保全。可是,吕不韦没有这样做。嬴政举行加冠礼后,吕不韦应当立即引咎辞职,退居乡里。但是,吕不韦也没有这样做!

 等到秦王嬴政将吕不韦驱逐出朝,让他回到河南封地去时,吕不韦清醒了吗?

 依然没有!何以见得呢?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就是明证。这说明吕不韦不甘寂寞!这也是人性的必然,要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人一下子销声匿迹,自甘寂寞,难!

 六国使者"相望于道",这些使者一个个都是吕不韦的催命鬼!

 他们的到来让秦王嬴政刚刚放下一点的心又悬起来了。如果吕不韦去六国为相,为六国服务,对秦国肯定极为不利!这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敌所用,秦王嬴政能愿意吗?

 秦王嬴政只能将吕不韦全家迁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只是秦王嬴政除掉吕不韦的第一步,下面更严厉的惩罚会像组合拳一样扑面而来,拳拳要的都是吕不韦的命!

 吕不韦终于因自己政治上的两大失误走向了死亡。

 我们从秦王嬴政对赵姬、吕不韦的出手中可以看出,秦王嬴政非常果断、残酷,天生就是一个长于执掌朝纲的铁腕人物。他对自己的亲生母亲敢于软禁,对自己的"仲父"敢于流放,因为他需要从王太后、相国手中夺回属于他的政治权力。

 司马迁写秦王嬴政性格"刚毅",算是看透了嬴政。

 吕不韦以德治国 秦始皇果决寡恩

 吕不韦的被逼自杀对秦王嬴政来说当然是心中最痛快的事情了,但是,这件事情的后果却极为严重。

 商鞅变法造就了秦国的国富兵强,变法之后的秦军也成了著名的虎狼之师。商鞅变法给秦国军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每位军人上战场就想斩掉敌方的人头,因为有了人头就可以晋升爵位,爵位又可以带来财富和地位;所以,商鞅变法后的秦军发动的战争动辄杀戮数十万人。

 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军也向外大规模扩张,但是,这些攻城略地的战争却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秦王政二年,麃(biāo,标)公攻占魏国卷(今河南原阳),斩首三万(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秦王政三年,大将蒙骜攻占了韩国十三座城市(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秦王政五年,大将蒙骜攻占魏国二十座城市,建立了极具战略地位的东郡(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

 但是,这些战争都没有杀戮十几万人的历史记录,只是在攻占魏国卷时"斩首三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史书没有记载,不过,看看《吕氏春秋》就会 明白。

 秦国可以靠军功、爵位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士兵的作战 *** ,培养出一支雄壮之师;但是,秦国在推进统一六国的战争之时,一味的斩首必然意味着六国的拼死抵抗!六国虽弱,最终要被秦国所灭,但是,他们也有生存权啊!他们也不甘心亡国啊!虽然六国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是天下由动乱走向稳定的需要,但是,这种进步是要六国付出亡国的代价的。

 六国能甘心吗?本已不甘心亡国,又将在战败之后遭受屠杀,所以六国之人必然要拼死抵抗。反正是死,战亦死,降亦死,为什么不战而降呢?

 所以,商鞅制订的军功爵制面临着一种尴尬:不适应统一六国的战争现实。

 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孝行览》中明确提出:治理天下必须从根本上入手,这个根本就是孝道(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吕氏春秋》一书中大讲儒家的德教,强调以德为本的礼乐教化,强调赢取民心的王道仁政。这是对商鞅纯粹的法家思想的有力反拨。

 正是因为有了吕不韦的政策调整,才出现了吕不韦主政期间秦国对六国攻城略地而不出现大量杀戮的现象。这种政策的调整,使得秦军的统一战争受到的拼死抵抗大大减少。

 吕不韦的政策中不仅含有一定的儒家思想成分,也是先秦时期道、法、墨、名各家思想的综合。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实际上是他的治国蓝图的全面反映,这种治国思想与秦始皇的方略是相悖的。伴随着吕不韦离开秦国政坛和吕不韦的自杀而亡,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的思想当然不会为秦王嬴政所喜欢了。

?

 秦王嬴政既然逼杀吕不韦,他的身边就缺少了一位像吕不韦一样精明能干的助手。但是,中国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君王,身边都不乏精明强干的人才。谁能够在吕不韦之后代替他呢?谁能够成为秦王嬴政未来的主要助手呢?

历史上的吕不韦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上有一个词就是形容他的,那就是“奇货可居”。但是要评价吕不韦,不能简单的说他是个好人或者是个坏人,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观的评价他。他的结局倒是很清楚,被秦王免去相国之位后,本来让他去了河南封地,但是后来又赶他去蜀地,吕不韦明白了秦王的想法,最终饮下毒酒自尽。

评价吕不韦,我觉得应该是一分为二的评价他,首先他是一个是道德败坏,手腕高明,政治谋略吊诡的政治投机商吕不韦;同时他也是一个是对秦国贡献巨大,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贡献巨大的吕不韦。

整体评价他的话就是他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理想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政治手腕高超,能力超群,对秦国有重大贡献,以及对后世文化思想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先说说吕不韦的黑点,吕不韦的黑点太多了,并且千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首先奇货可居、政治投机;其次为了笼络异人,献出自己爱妾;最后同赵姬私通,后来又进献嫪毐,*乱秦国后宫。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的故事,正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破落公子哥赢异人,在诸多王孙中,根本就没有优势。然而吕不韦竟然就一眼看上了他,在他一系列的运作中,最后居然就把异人推到了秦王宝座上,他的这个眼光真是太强大了。当然了,这种做法我们今人是佩服的。在古代,这不是君子所为,为世人鄙弃。

后来他当上相国后,赵姬按耐不住寂寞,又和吕不韦私通了一阵。这段历史,无论是古人或者今人都极为不齿。当然了,吕不韦也发现这样不好,他最后竟然向赵姬进献了嫪毐,*乱秦国后宫。而嫪毐后来还想要政变,窃取秦国政权,最终被秦王嬴政灭掉。

我们再说他的优点闪光点,吕不韦当了秦国相邦后,为秦国谋事,把秦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灭东周为秦国开疆拓土,多次打败韩赵魏三国,为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兴建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促进秦国农业生产。在吕不韦执政期间,其实是做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其实,就连太史公司马迁对吕不韦的看法也很矛盾。他为吕不韦单独列传,这说明了吕不韦的影响力巨大,然而全篇确实描写这吕不韦这个人的不堪和丑恶。却在《报任安书》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将吕不韦作为古之圣贤,激励自己。

1、历史上的吕不韦绝是一个坏人。

2、首先,吕不韦原本就是一个卫国的小商人而已,他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才投靠了在他国做人质的公子子楚,他为了帮助子楚继位又频频帮助子楚出谋划策、打通关系,若是遇到阻拦他的人,他还不惜对其下杀手。后来又为了讨好子楚而将自己的女人赵姬送给子楚当妾,吕不韦为了野心而做了这么多没有底线的事情,实在是不算什么好人。

3、其次,子楚在继位后三年就去世了,而当时的嬴政才十三岁而已,吕不韦为了稳住自己的权力,而直接夺取了部分嬴政的皇权,还将秦国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大臣给赶出了秦国,而吕不韦把持朝政的那段时间内,秦国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进步,在其他国家纷纷变强大的时候,秦国停留在原地不动,这就是变相地退步,而这样的后果正是吕不韦造成的。

4、最后,在赵姬当上了秦国的太后以后,吕不韦为了讨好赵姬而给赵姬找了很多的男宠,而吕不韦还毫不避讳地自由出入赵姬的后宫,搞得整个后宫都乌烟瘴气的,而嬴政后来杀掉吕不韦也有这件事情的原因,因此吕不韦当时对秦国和秦始皇嬴政的身世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历史上的吕不韦只能算是一个坏人。



赵姬和吕不韦是什么关系 赵姬和吕不韦的关系介绍

1、赵姬原是吕不韦无名分的侍妾,后因嬴异人好色,看上了赵姬,吕不韦忍痛割爱将赵姬献给了嬴异人并生下了秦始皇嬴政,嬴异人死后赵姬和吕不韦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情人关系。

2、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着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曾是秦国丞相。历史上的吕不韦,曾在19岁的时候迎娶了邯郸城第二首富穆隘之女为妻,得到了十万刀币的嫁妆,这也是他经商的起点,后来,吕不韦又纳了一个都尉的妹妹当妾室,史书记载,吕不韦共有一妻一妾,为穆氏、赵氏,真实姓名已失载。

3、生性风流的赵姬是吕不韦非常宠爱的侍妾,但并无名分。关于二人相识的过程,历史上虽然有记载,但是因为自相矛盾不被认可。先说: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后面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这里赵姬成了赵国大户人家的女儿。

4、在一次吕不韦宴请嬴异人的时候,让赵姬跳舞助兴,嬴异人对赵姬一见钟情,于是吕不韦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权力,就将赵姬送给了嬴异人,不久之后生下了秦始皇嬴政。嬴异人登上秦国国君之位后,赵姬被封为王后,吕不韦也如愿成为秦国丞相,手中掌握大权,但是嬴异人仅仅在位三年就去世了,不甘寂寞的赵姬便和吕不韦旧情复燃,两人一直保持着情人关系。

赵姬和吕不韦是什么关系?

情人关系。

赵姬原是吕不韦无名分的侍妾,后因嬴异人好色,看上了赵姬,吕不韦忍痛割爱将赵姬献给了嬴异人并生下了秦始皇嬴政,嬴异人死后赵姬和吕不韦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情人关系。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着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曾是秦国丞相。历史上的吕不韦,曾在19岁的时候迎娶了邯郸城第二首富穆隘之女为妻。

得到了十万刀币的嫁妆,这也是他经商的起点,后来,吕不韦又纳了一个都尉的妹妹当妾室,史书记载,吕不韦共有一妻一妾,为穆氏、赵氏,真实姓名已失载。

扩展资料

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后面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这里赵姬成了赵国大户人家的女儿。

在一次吕不韦宴请嬴异人的时候,让赵姬跳舞助兴,嬴异人对赵姬一见钟情,于是吕不韦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权力,就将赵姬送给了嬴异人,不久之后生下了秦始皇嬴政。

嬴异人登上秦国国君之位后,赵姬被封为王后,吕不韦也如愿成为秦国丞相,手中掌握大权,但是嬴异人仅仅在位三年就去世了,不甘寂寞的赵姬便和吕不韦旧情复燃,两人一直保持着情人关系。

关于“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742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