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弱冠之年是多少岁之年)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弱冠之年是多少岁之年)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15    点击:  350 次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网上有关“弱冠之年是多少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弱冠之年是多少岁之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弱冠之年是指20岁。弱冠之年是指20岁,古代男子在20岁的时候都会行弱冠礼,其实就是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然后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其意思就是举行冠礼后再赐名字。弱冠的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

弱冠:古时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二十岁。古代男子20岁为"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2-3岁-孩提之年,13-15岁午匀之年,16-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稀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之年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离开扬州,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6、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古人男子“弱冠之年”是指几岁?

1、弱冠之年在古代指的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会行冠礼,将头发盘起,戴上帽子,过了弱冠之年,男子就正式成年了,成年之后的男子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视为成年。

 2、弱冠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ru? gu?n zhī ni?n,意思是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出自《礼记曲礼上》。

 3、据在《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这里的弱冠指的是二十岁,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弱冠之年是指男子多少岁,古代男子为何行冠礼?

古代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

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本文旨在讨论弱冠之年是指男子多少岁以及古代男子为何行冠礼。

相较于现代统一的十八岁为成年礼,古代的成年礼则相对较晚,至少在男子这方面来说。在古代,男子?二十弱冠?,意思是说,男孩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该?弱冠?了。

换言之,就是说,弱冠之年在古代指的是男子20周岁的年纪。

20岁,预示着古代男子已经成年,是时候实行加冠礼了。那么,在古代,年届弱冠的男子为何行冠礼呢?

在古代,男子20岁的时候即成年,就要在自家宗庙祠堂中加冠礼,?冠礼?一共加三次,分别代表行冠礼的青年自此以后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通常,冠礼由父亲主持,邀请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男子加冠,最后宣读祝词并赐字,整个冠礼才算完成。

在古代,男子行冠礼,也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在头上,之后再戴上帽子。在《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说,男子20岁的时候就举行冠礼并且开始拥有自己的字。

此后,弱冠之年也成了古代出成年男子的代称,指男子20岁的年纪。

冠礼最早实行于周朝时期,至今已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行冠礼之后的青年男子,意味着可以婚假,并且可以以成年人的身份参加家族中的各类活动。

行冠礼本该是男子的成年礼,但是,现在大部分的我们早将这个习俗丢弃,不免可惜。但是,相对于古代男子20岁成年来说,现在的我们18岁成年,也似乎有点早熟的意味了。在古代,弱冠之年的男子可以以成年人的身份出席各种活动,该承担起家族的重担,也确实是任重道远。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弱冠之年代表20岁,古时汉族男子20岁行成人礼冠礼,表示已成年可婚嫁,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岁的年纪,也就是弱冠之年之后,要在自家的宗庙里举行加冠礼。一般来说,加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特邀德高望重的贵宾为行冠礼的男子加冠。在加冠的次数上,分别加上三次,各自代表该男子往后开始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三次加冠结束后,特邀的贵宾还要向行冠礼的男子宣读祝词,赐予他一个“美”字,寓意他在未来能成为受人尊敬的男子。此外,古代的男子在行冠礼的时候,要将头发盘成发髻,然后再带上帽子,这样方能称之为“冠礼”。

弱冠的相关资料:

一、弱冠之年

1、出处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2、示例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弱冠之年是指男子20岁。

弱冠之年,汉语成语,读音是ruò guàn zhī nián,指男子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冠指男子二十岁时举行的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在古代,人们称谓年龄一般都不会直接使用数字,而是用一些文字代替。

襁褓:

指的是刚刚会笑,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的是二至三岁的幼儿,也称作“提孩”。

唐代诗人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之句。

髫[tiao]年:

为七岁的儿童,一般指的是女孩,古代儿童尚未长出长头发,短发自然下垂,因此也称作“垂发”。

童龀[chèn]:

总角为八岁的儿童,一般指的是男孩。《说文》记载:“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龀”的意思是换牙。

九龄:

即九岁儿童的统称。

黄口之年、幼学之年、外傅之年:

即十岁以下的儿童统称,这个时期到了入学的年龄。

金钗之年:

十二岁女孩,这时的女孩头发可以佩戴金钗。

豆蔻之年、二七之年:

十三、四岁的女孩,豆蔻年华也用来形容少女、处女。

豆蔻为产自岭南的植物,花极美丽。杜牧有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

代指十五岁女孩。

破瓜之年:

女子十六岁称为破瓜之年,“瓜”字形状如同两个“八”字,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

“破瓜”意为把“瓜”分开,即二八一十六。

待年、待字、桃李年华:

女子十八岁为二九之年。二十岁为待嫁年龄,称待年、待字,也称作桃李年华。

花信之年、摽梅之年:

女子二十四岁为花信之年,意思是正值年轻貌美的年华,待嫁女子也称摽[biào]梅之年。

舞勺之年:

十三、四岁的男子称作舞勺之年。

《礼记》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勺是古代的管乐器,十三岁开始学习勺舞。

舞象之年:

男子十五岁学习象舞、射箭,故称舞象之年。

束发之年:

男子十五岁将扎成两束的总角打开,扎成一束,称作束发之年。

弱冠之年:

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可以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了。

而立之年:

男子三十岁为立身、立志的年龄,故称而立之年。

《论语》记载了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代指四十岁的男子,意思是还没到糊涂的年龄,也称强壮之年。

《礼记》记载:“四十曰强,而仕。”

知命:

男子五十岁称作知命,也作知非、艾服、及艾、大衍、杖家等等。

开六之年:

男子五十一岁为开六之年。

花甲之年、耳顺、杖乡:

男子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也称作耳顺、杖乡。

开七之年、华甲之年:

男子六十一岁为开七之年,也作华甲之年,华的繁体字“华”由六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古稀之年:

男子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开八之年:

七十一岁为开八之年。

喜寿之年:

七十七岁称为喜寿之年,草书的“喜”字非常像两个“七”字。

耄耋之年、杖朝之年、望八之年:

男子八十岁为耄耋[mào dié纷乱貌])之年、杖朝之年、望八之年。

《礼记》记载:“八十杖于朝。”意思是八十岁还可以拄杖出入朝堂。

米寿之年:

男子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之年,“米”字由上下两个“八”字和“十”字组成。

鲐背之年、望九之年:

男子九十岁为鲐背之年、望九之年,鲐背意为背上长着如同鲐鱼一样的斑纹,还有九龄、鲵齿、黄发、眉寿、冻梨等称谓。

期颐之年:

男子一百岁称作期颐之年。

《礼记》记载:“百年曰期,颐。”汉代大儒郑玄作注解释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关于“弱冠之年是多少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452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