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三湾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三湾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04    点击:  292 次

三湾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网上有关“三湾会议的主要内容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27年9月29日到达三湾村。在进村的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部队现状及其解决的措施,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由陈浩担任,实际上取消了余洒度对军队的指挥权(这时余洒度对革命前途已悲观失望,后叛变),下辖两个营,共有七百多支枪;改编时,毛泽东宣布愿留则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第二,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规定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自由,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官长要受它的监督。第三,改编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时,部队中党的组织是支部建在团上。起义军英勇作战,艰苦卓绝。但党的组织系统没有扎根基层,难以切实掌握士兵、掌握部队。为改变这种状况,毛泽东决定,在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的委员会;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双长制是在三湾改编中首次提出的。

三湾改编指的是1927年9月29日-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当时红军进行的士气重要改编。

秋收起义后,因战事不利,导致部队士气低落。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红军进入三湾地区,并开始了“三湾改编”。主要内容有:缩编部队,将师缩编为团;建立党代表制,并由毛泽东领导前委;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

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部队缩编:

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全团缩编为七个连,五百多支枪。第一团辖第一营和第三营,缺第二营,每营编三个连,另单独编有一个特务连,也叫第四连。团直属队有团部、政治部、辎重队和卫生队等单位。革命动摇分子师长余洒渡的权力被架空,同时,原有的军官队也被取消。

改编后,第一团团长是陈浩,团副是韩壮剑(原名韩毅),参谋长徐庶;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党代表何挺颖;辎重队队长范树德;卫生队队长王XX,党代表何长工。特务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

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重要开端的是( )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包括党指挥枪、党建连上、官兵平等、部队缩编等。

把原有部队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名字是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部队内部还要实行民主,官兵平等,待遇也是一样的,而且不能打骂官兵,士兵也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主要负责部队的行政和经济方面的管理,党组织还要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而毛泽东在秋收起义部队到三湾村时,召开了前敌委会议,在会议上,对余洒渡担任师长提出了很多质疑,毛泽对此解释,以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立在团上,领导干部基本都是***员,从而党掌握了自己军队的成功经验,用来说明党建连上。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立在连上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建立,开创了党指挥枪的历史性探索。

三湾改编的内容还包括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而且要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

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1927年9月2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主要内容是:

由于部队减员较多,剩下不满千人,因此把原来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这次改编确立了中国***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在军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设党小组,连设支部,营团建党委,连以上各级均设党代表,全军由毛泽东任书记的前委领导。改编还确立了军队内的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官兵平等,消除旧军队的雇佣关系。

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境内三湾村进行的一次整编。三湾改编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确定了中国***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1927年的“三湾改编”提出的。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 、“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是中国***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三湾改编确立什么原则

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政治建军的伟大开端。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将一个师整编为一个团,把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史称“三湾改编”。

1、三湾改编不仅是一次部队编制的变革,更是一轮强化党的领导,重建部队军事、政治、组织纪律,强化党内民主和党内政治生活的深度变革。

三湾改编后,各连队开始发展工农骨干入党,毛泽东在第一批新党员宣誓会上,要求加强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组织生活无故不得请假,党员要每星期开一次小组会,党内的事情不要乱讲,尤其是党内的秘密,对自己的亲人都不能讲,党的决议一经做出就要严格遵守。

2、三湾改编是毛泽东的政治建军思想的起源,为我们党锻造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前提和基础。

3、三湾改编中的党铸军魂是把党的理想信念铸入军队,给军队赋予政治力量,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力量。

4、三湾改编实际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里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如果不是这样,红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三湾改编后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虽然只剩700余人,但兵精将锐,面貌一新,作风严谨,战斗力强,部队经过短短休整后,于10月3日开始奔赴井冈山,陷入绝境的中国革命从此柳暗花明,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部队抵达三湾之后,毛泽东觉得是为部队建章立制、植入魂魄的时候了。”何继明介绍,1927年9月29日晚上,在三湾村泰和祥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

会上,通过对革命失败的深入分析,毛泽东找准了根本问题,在于缺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于是作出了“三湾改编”的重大决定:

第一,部队缩编,把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去留问题上,尊重士兵们的选择,愿意留下干革命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留下来的发给路费回家。

第二,将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第三,设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

这些措施,开启了党对军队领导和民主政治建设之路,铸就了人民军队之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新闻>>党史频道>>三湾改编,军魂从这里扎根发源

关于“三湾会议的主要内容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258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