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唐群英(唐群英的亲属成员)

唐群英(唐群英的亲属成员)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29    点击:  283 次

唐群英

网上有关“唐群英”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群英的亲属成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国旗下的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曾被历史遗忘,也许是逝去年代的久远,也许是我们传统的重死轻生观念,也许是1937年6月那段特殊的岁月,也许是她不曾是一位光荣的***人…很多的也许,使她不为后人熟知。然而,今天我们的重提,同样是由于历史的机遇,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当我们试着走近她时,我们会对历史,会对人生有更多别样的解读。她是谁?我想告诉你一些别的。她与我们双峰有着不解之缘,她是我们“中华女杰之乡”著名的儿媳妇之一,她的夫家是我们双峰人尽皆知的曾氏大家,她曾组织领导过永丰起义。是的,她就是我们学校正在宣传的“一代女魂”——唐群英。铭记历史,缅怀先辈。不仅仅因为她是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她为维护女权曾扇过宋教仁先生一记耳光,震惊世界。不仅仅因为她是同盟会中的唐大姐,与秋瑾有着真挚的姐妹之情,为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不仅仅因为她是女子教育的先驱,为兴办女学,耗尽家资,用18年的时间创办了10所学校,最终负债累累致其晚景凄凉。我想说当有人真正了解了她的光辉事迹之后,曾将她的历史意义喻为近代史上的女娲造人。其中是否有溢美之词,这不值得深究。我们关注的是我们今天所发起的纪念到底价值何在,唐群英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清朝的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群英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匹女就没有责吗?所以她说:天下兴亡,人皆有责。因此她会在子尽夫亡之际,不顾大家闺秀的封建礼节,毅然决然返回娘家。随后东渡求学,参与先进革命团体,组织发起领导一系列起义。她以最实实在在的举动诠释着她的爱国热情,尽管她要面对的是顽固的封建势力对她女性身份的极大蔑视与侮辱,尽管她要面对的还有革命战营中同志的怀疑和阻挠,然而救国的坚定信念足以支撑她走下去,行动会是最好的证明。她找寻到的是一条在当时充满艰辛却又理性具体的爱国之路。唐群英告诉我们爱国并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它必是身体力行,它必是切实有效。我们可以以我们的方式来表达,但它仍应当有实在的意义。就像目前的钓鱼岛事件,它不是在网上发个帖子就能彻底解决的事情。我们找不到一条在我们这个时代最行之有效的爱国路径吗?“多学则智,自智则强”(唐语)。其实我们都清楚地知道那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因前途有太多的挫折磨难,我们便以各种各样的名义选择逃避。我们会抱怨课业的繁重,父母的管束,老师的严厉,年轻使这一切都显得正当而又有个性。除此之外呢,还有别的考虑吗?难道只有他国发难我们才爱国,读书学习呢,它的最高宗旨是什么?不比牢骚满腹更有价值?也许正因为践行是不易的,我们才能懂得唐群英们的伟大和崇高。当我们也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道路时,我们离唐群英们不会太远。陶渊明言: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是的,前路上的背影能够给予我们无穷的动力。

试着走近她,你会体味到历史的残酷与真实。曾经因为机缘她“沉默”了将近半个多世纪,而现在同样因为机缘人们陆陆续续掀开了她的神秘面纱。为什么?因为她确实值得历史敬重,值得后人景仰!她有太多的第一,她也有很多的“粉丝”,短短千多字肯定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唐群英,我们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一位已经作古之人,我们也可能不太情愿去关注她,毕竟感悟是个人的事情。我只希望你能先记住她的名字,知道曾有这么一个人:她为一个群体的利益抗争过,她用一生书写了一段辉煌。那样的经历迟早会成为某个编剧的创作素材,她会有家喻户晓的那一天。

唐群英的亲属成员

一代双枪女将 名震辛亥革命

1905年,唐群英积极促成华兴会与兴中会联合成中国同盟会。

1908年,唐群英受同盟会委派,回国宣传同盟会主张并联络各地革命者发动武装起义,奔走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联络革命党人,相继在湘乡、衡山、醴陵及赣西等地,宣传同盟会的宗旨,策划武装起义。

1910年6月,唐群英赴日深入开展留日女学生运动,动员女界“与男子奋袂争先,共担义务”,投身反清斗争,以“救国家之危亡”。

1911年10月10日,唐群英与张竹君设法将黄兴护送到武昌,完成武昌起义大业。

1911年秋,唐群英在上海发起并领导了多个女子团体;与张汉英创建了“女子后援会”;募集粮饷军资送往前线;挑选青壮女子组成“北伐军救济队”,奔赴战地,救护伤兵。

1911年11月初,唐群英率领400名女子北伐队列入江浙联军编制,助江、浙两省组织联军北伐;11月下旬,女子北伐队奉命于玄武门助攻;南京城久攻不下,唐群英挑选8名精兵组成小分队,杀死守门清兵,亲自挎着双枪带领女兵攻陷城门,两江总督仓皇出逃,南京光复。此役耗时近一月,既是革命军对清廷的致命一击,更堪称辛亥革命成功的奠基之战。

争取男女平等 开创妇运先河

1912年4月8日,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正式成立,通过了由唐群英起草的《女子参政同盟会简章》十一条政纲:(一)实行男女权力平等;(二)实行普及女子教育;(三)改良家庭习惯;(四)禁止买卖奴婢;(五) 实行一夫一妇制度;(六)禁止无故离婚;(七)提倡女子实业;(八)实行慈善;(九)实行强迫放脚;(十)改良女子装饰;(十一)禁止强迫卖娼。会后,发表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宣言书》,时人叹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声”。

1924年,在湖南主政的赵恒惕推行“立宪自治”时,唐群英与王昌国、葛健豪等首倡恢复了湖南女界联合会,继续为争取女权而斗争,终于使湖南省宪政委员会同意在省宪法条文中载明了“无论男女,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二十一岁以上男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受义务教育以上的各级教育权”。 开创了宪法收录“男女平权”的先河。

致力女子教育 培养新型女性

从1912年10月至1930年的十八年间,唐群英以极大的热情精力致力于普及女子教育,为争取女子参政权作长期打算。她单独或与友人合作,先后在北京、长沙、衡山等地创办了中央女学校、长沙女子法政学校、自强女子职业学校等10所学校,其办学热情之高,办校数量之多,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堪称首屈一指。为筹措办学经费,她除了争取官费补贴,动员社会贤达捐助之外,还变卖了自己大部分家产以应所需。她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都从当时斗争的实际出发,唤起女界觉醒。她痛斥“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谬论,她将此女权启蒙教育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自立联系起来,她们争女权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为自己争得与男人等同的地位。

1926年衡山掀起农民运动时,她又支持原红茶亭女校和当时岳北女子实业学校的学生们和其他妇女一起“闹祠堂”,以实际行动为争取女权而斗争,培育出了一批批有觉悟、有知识、有本领、精神独立、自立自强的新型女性。

唐群英的祖父唐安享,生有六子,个个都显赫一时。

她的大伯父允律,号嶰谷,例赠武功将军。

二伯父允得,号简峰,官至同知直隶州知州,例授奉政大夫。

三伯父允徽,号虞臣,拔补千总,后战死,年仅31岁。

四伯父允征,号莘甫,咸丰年间,在行营效力,官至提督,赏换花翎,并赏给“靖勇巴图鲁”称号,例授建威将军。

六叔父允从,字绍先,赏戴蓝翎,补用干总。 2011年12月8日,纪念唐群英诞辰140周年活动暨唐群英铜像揭幕仪式在衡阳市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唐群英故居举行 。中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衡阳市政协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刘晓,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邓焕生,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衡阳市副市长等领导、专家学者、唐群英亲属代表等出席。

2014年2月12日,长篇人物传记《女权运动先驱唐群英》在衡阳市委宣传部会议室举行首发仪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余字,作者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刘静,唐群英嫡长孙唐存正。



百年前“女子敢死队”:宠妾寡妇身挂炸弹

 武昌起义成功后,清廷命令袁世凯部署北洋军围攻武汉、南京等地,驻守汉口的革命军遭到猛烈攻击,局势严峻,这期间南方诸省纷纷宣告独立,广东军 决定组建北伐军支持武汉、南京方面的革命军队,任命姚雨平为总司令,统率八千人浩浩荡荡地从广州出发,向南京开进。队伍中,有一支特别引人注目的女子军队,她们个个戎装披挂,肩上、腰上佩戴着长短枪,身上挂着炸弹,一路上威风凛凛。围观的民众不禁感叹:“女人也出来造反了,世界变了。”

 两位队长是炸弹“科班”出身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成功。武昌文华学堂女学生曹道新向国民军第二标管带要求参军,得到军 都督黎元洪的准许——“仰该女生自募女生一队,斯时可谓战事之后援”,女志士吴淑卿也向黎元洪递交投军文。组建女子军队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乎一夜之间,女子革命军、女子尚武会、女子暗杀团、女子先锋队、女子敢死队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其中广东的女子北伐队,竟跟随援鄂大军“北伐”到了南京,随后又赴徐州前线参加了着名的“宿固”之役,名噪一时。

 1911年12月,广东军 发布征兵告示,组建“广东北伐军”,邹鲁、高剑父等人发起组织“广东女子北伐队”(又称广东女子炸弹队、女子敢死队)。消息传来,从港澳学习回到广州的徐慕兰、宋铭黄、黄扶庸、赵连城、余琼玉、许剑魂等,兴奋地报名加入,共招募了三四十人,其中1/3以上是来自香港实践女校的教员或学生,这所女校是同盟会在港的主要机关之一。

 徐慕兰、宋铭黄年长,被推举为队长。徐慕兰是当时“同盟会徐氏三姐妹”之一(另两位是其妹徐佩瑶、徐宗汉),长时间以中年富家少奶奶身份作掩饰投入革命活动。黄花岗起义前夕,她同儿子李应生、李沛基负责起义的准备工作,秘密传达信息和购买、运输炸药,李沛基更曾成功炸毙清廷广东将军凤山。宋铭黄则利用在女子缝纫学校担任教习作掩饰,与学生们秘密印发传单及运送军火,她还与潘达微夫人陈伟庄等乔装出嫁的新娘,来往穗港之间,偷偷将军火运进城。她和“支那暗杀团”的副团长高剑父一起研习炸弹制造,参与了黄花岗起义。

 队伍中也有不少来自封建家庭,如学员黄扶庸出生于官吏家庭,为了反抗逼婚,参加了同盟会;梁国体为逃避父母安排的“盲婚”离家出走,来到实践女校读书并加入了同盟会,此外西环金铺老板宠妾郭玉生、陈李济药商寡妇麦兴华等,都参加了实践女校的革命活动。

 “花木兰”身挂炸弹威风凛凛

 “北伐女子队”初期驻于广东省城河南(今海珠区)同德里,宋铭黄等人变卖财产筹集开销,后广东都督胡汉民拨了一笔6000元的款项予以资助,解决了经费问题。女队员们统一穿白衣裤或湖绿衣裤,每天到广州东校场先练习兵操、队列,然后开始训练刺杀、骑术、射击和投掷炸弹等项目,被当时周围的群众誉为“今之木兰从军”。有意思的是,由于一些女队员是富商的寡妇或出身富贵之家,有时也可看到“女子队员练习打靶时有多名随佣仆人跟从”的奇特景象(《香港华字日报》1911年12月13日)。

 1912年1月广东北伐军向南京开进,仓促训练完毕的“女子北伐队”分两批随军前行,邹醒民、陈振权、陈惠权、黎兴汉、赖军华五位女战士首先出发;不久,徐慕兰、宋铭黄、邓慕芬、黄扶庸、许剑魂等20余位女队员亦随军赶到前线。

 女队员个个身着戎装,肩上、腰上佩戴长枪短枪,两位炸弹“科班”出身的女队长不知从哪弄到炸弹,每位女队员身上挂着几颗炸弹(当年炸弹还算是稀罕的玩意),威风凛凛,一路上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围观。各地的革命 对这支特殊的女子队伍也是要钱给钱,要枪给枪,要服装给服装。2月,广东北伐军司令姚雨平率军在宿州车站与清军激战,女队员们奔赴前线,其中邹醒民一马当先,“始终在第一战线上,猛勇无比,敌败,同大队追至四十余里,皆在前队。”

 女子从军一时风头无两,军队中甚至出现了选举女子作为领袖的提议。1912年2月,广东协字营标统余玉亭因公身故,其部下以“林三妹在高州协夫成功,平时最得军心”为由,推选余妻林三妹继任,这个提议得到了所部三营内八九百人的赞同,但也有六七百人反对,两队人马互有龃龉,终于酿成大规模械斗,以至于军 及各军队均派大队到场弹压。

 由于女子军队声名鹊起,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乘机浑水摸鱼,他们假借招民军女子队为名,煽惑15——30岁的年轻妇女贩往外洋为娼,广东都督府为此特意发出警告,报刊也提醒市民“妇女从军须要仔细”。

 昙花一现,女同盟会员自沉鼎湖山

 正当“女子北伐队员”准备大干一场时,1912年4月“南北议和”,清廷退位。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南方武装,女子北伐队也自动解散,前后只存在了不到5个月。一些女队员感叹:出发时抱着“马革裹尸”的决心,可到了前线发现竟是“春郊试马”的闲适。队员黄扶庸从南京回到广州后,曾在信感叹中“此行北上,一事无成”,许剑魂也称:“自出发以来,到徐州山东交界,便知和议告成,此行竟成虚负。”

 此后,徐慕兰等投身于妇女反封建压迫的教育工作,宋铭黄与高剑父、许剑魂与邹鲁走到了一起。但绝大多数的女子北伐队队员回来后,生活地位没有什么改变,有的甚至沦为娼妓。

 “二次革命”失败后,1913年龙济光入粤,大批捕杀同盟会会员,原北伐队的许多女队员都避祸离开广州,分散各地。其中两位女队员、也是同盟会会员的黄扶庸和邓慕芬一起逃至香港,感怀身世,彷徨苦闷,黄扶庸曾写信给好友赵连城叹道:“家庭专制,无可革命,只可远离,以避其锋!”1914年12月,二人在肇庆鼎湖山上沉于飞水潭,这一幕悲剧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动,港澳报纸均发文致以哀悼。

 专家点评

 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李兰萍:“女子北伐队”的符号意义

 女子北伐队的队员,不但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突出群体,而且她们也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新生力量。这些人出生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女队员们大都对封建传统摧残人性的一面有着切身的体会,对旧制度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也极易接受民主思想,在革命中往往较为坚决。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女队员们缺乏相关政治经验、军事素养和卫生专业知识,有的人连枪都拿不动,但依然勇敢地踏上征途。女子军队的出现扩大了女性施展才能的舞台,也提升了女界的声望,使得世人看到了现实版的花木兰。当年的女志士赵连城回忆并赞许她们“不失为在曲折历史道路上摸索前进的一群先驱者”。

 女子的从军行为,尽管具有民主的符号和导向作用,但社会上许多人并不真正看好其效果。北方的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南方军队的武装,女子军队的命运也不得不随之结束。可叹的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些人本是为逃避封建家庭压迫寻求一线光明而投身革命,到头来屈辱的地位不但没有改变,还不得不回家接受封建家长的奚落,原来的豪迈慷慨变成了悲观失望;有的因社会动荡造成生活无着、求助无门,以致忧郁绝望最后以自杀了结一生。女同盟会员黄扶庸和邓慕芬两人在鼎湖山的沉潭,试图以这种极端扭曲的反抗形式表达对于民初政治的失望。

 从女志士这方面来说,也有遗憾的一面,从军的女子 有余而准备不足。她们的革命斗争多依靠男性革命家的扶持,一旦失去支点,心理和情绪便溃不成军。不利的大环境和自身的被动性格,导致广东女子北伐队由曾经的绚烂风光到最后平淡甚至暗淡收场。

 尽管如此,广东女子北伐队的出现意义是重大的。作为广东妇女参与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之一,它不但从某一侧面诠释了民初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同时也记录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坎坷和艰辛。

 辛亥革命时期

 各地组织的“女子军”

 江浙联军女子北伐队:1911年12月,唐群英组建了“女子北伐队”,被推为队长,编入江浙联军,在几位女同志协助下组织了一支两百余人的女子队伍,攻取南京城时,唐群英亲自挎着双枪带领女兵随大军攻城,两江总督仓皇出逃,南京光复,“女子北伐队”及“双枪女将唐群英”也由此声名大振。

 上海女子北伐光复军:成立于1911年11月的女子北伐光复军,由上海女子先锋队队长陈婉衍担任管带,后来,并入江浙联军、攻打南京的女子北伐队中,有一支50人组成的“女子敢死队”,就是全部从北伐光复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她们不仅作战,还参加了战时的后勤和医疗救护工作。

 广东女子北伐炸弹队:1910年广州起义时,徐宗汉与外甥(徐慕兰的儿子)及庄汉翘、卓国兴、黄悲汉、李晚援等女革命者在香港制造炸弹提供给革命志士,1911年11月,黄兴到上海主持和谈时,徐宗汉恐和议不成,还组织了“北伐炸弹队”以为策应。

 湖北女子敢死队:武昌首义时,当革命军在汉阳与清军相持不下时,黄陂女子吴淑卿组建了数百人的“湖北女子敢死队”赶赴前线,揭开女子从军的序幕,其勇猛果敢令人称奇。

求!!写一篇关于唐群英的演讲稿!简短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质量,开头结尾要写好哦 谢了 !!!你就是我神

国旗下的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曾被历史遗忘,也许是逝去年代的久远,也许是我们传统的重死轻生观念,也许是1937年6月那段特殊的岁月,也许是她不曾是一位光荣的***人…很多的也许,使她不为后人熟知。然而,今天我们的重提,同样是由于历史的机遇,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当我们试着走近她时,我们会对历史,会对人生有更多别样的解读。她是谁?我想告诉你一些别的。她与我们双峰有着不解之缘,她是我们“中华女杰之乡”着名的儿媳妇之一,她的夫家是我们双峰人尽皆知的曾氏大家,她曾组织领导过永丰起义。是的,她就是我们学校正在宣传的“一代女魂”——唐群英。铭记历史,缅怀先辈。不仅仅因为她是着名的女权运动领袖,她为维护女权曾扇过宋教仁先生一记耳光,震惊世界。不仅仅因为她是同盟会中的唐大姐,与秋瑾有着真挚的姐妹之情,为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不仅仅因为她是女子教育的先驱,为兴办女学,耗尽家资,用18年的时间创办了10所学校,最终负债累累致其晚景凄凉。我想说当有人真正了解了她的光辉事迹之后,曾将她的历史意义喻为近代史上的女娲造人。其中是否有溢美之词,这不值得深究。我们关注的是我们今天所发起的纪念到底价值何在,唐群英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清朝的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群英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匹女就没有责吗?所以她说:天下兴亡,人皆有责。因此她会在子尽夫亡之际,不顾大家闺秀的封建礼节,毅然决然返回娘家。随后东渡求学,参与先进革命团体,组织发起领导一系列起义。她以最实实在在的举动诠释着她的爱国热情,尽管她要面对的是顽固的封建势力对她女性身份的极大蔑视与侮辱,尽管她要面对的还有革命战营中同志的怀疑和阻挠,然而救国的坚定信念足以支撑她走下去,行动会是最好的证明。她找寻到的是一条在当时充满艰辛却又理性具体的爱国之路。唐群英告诉我们爱国并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它必是身体力行,它必是切实有效。我们可以以我们的方式来表达,但它仍应当有实在的意义。就像目前的钓鱼岛事件,它不是在网上发个帖子就能彻底解决的事情。我们找不到一条在我们这个时代最行之有效的爱国路径吗?“多学则智,自智则强”(唐语)。其实我们都清楚地知道那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因前途有太多的挫折磨难,我们便以各种各样的名义选择逃避。我们会抱怨课业的繁重,父母的管束,老师的严厉,年轻使这一切都显得正当而又有个性。除此之外呢,还有别的考虑吗?难道只有他国发难我们才爱国,读书学习呢,它的最高宗旨是什么?不比牢骚满腹更有价值?也许正因为践行是不易的,我们才能懂得唐群英们的伟大和崇高。当我们也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道路时,我们离唐群英们不会太远。陶渊明言: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是的,前路上的背影能够给予我们无穷的动力。

试着走近她,你会体味到历史的残酷与真实。曾经因为机缘她“沉默”了将近半个多世纪,而现在同样因为机缘人们陆陆续续掀开了她的神秘面纱。为什么?因为她确实值得历史敬重,值得后人景仰!她有太多的第一,她也有很多的“粉丝”,短短千多字肯定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唐群英,我们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一位已经作古之人,我们也可能不太情愿去关注她,毕竟感悟是个人的事情。我只希望你能先记住她的名字,知道曾有这么一个人:她为一个群体的利益抗争过,她用一生书写了一段辉煌。那样的经历迟早会成为某个编剧的创作素材,她会有家喻户晓的那一天。

关于“唐群英”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63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