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申屠刚文言文答案(蓬莱阁记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文言文答案(蓬莱阁记文言文阅读)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15    点击:  431 次

申屠刚文言文答案

网上有关“申屠刚文言文答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蓬莱阁记文言文阅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2. 《夏之梦》阅读答案

夏之梦 陈静 (1)冬带着它的庄重过去了,留给人的不尽是轻松,还有隐隐约约的疲惫;春带着它的羞涩消逝了,留给人的不尽是欢欣,还有淡淡的惆怅。

冬是漫长的,春是短暂的。(2)夏欢跑着来了,带着他的火热与热诚。

于是,我们几个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扑向奇妙、丰富的大自然,去做一个温馨的梦。(3)我们来到田野,觅那新的意境,寻那紧张的学习之后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来抚摩一下所钟爱的小草吧。春天我曾来过这里,柔嫩而纤弱的小草像是雏鸡的小嘴,一片鹅黄。

我们竟不忍心再来“踏青”了。看呀,现在的小草,他们伸出坚实的双臂,托举游人的脚步,赋予大地奋发向上的基调。

(5)绿——夏天的绿扑入眼帘。这时,我们才真切的地感到:冬天是呆板无味的,因为她失去了绿;春天是吝啬的,只让风儿捎来一抹绿;唯有夏天才这样慷慨大度,把心中的爱物无私奉献给大地,献给充满幻想的孩子。

哦,夏天的绿这么浓这么酽,这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纺织的巨大的网,笼着小河、村庄、田野。多想伸出双臂把她拥抱,但这是一个怎样的幻想呀。

(6)小草匍匐大地,捧出一朵朵缤纷的花;含珠带露的金鱼尾,鲜艳如火的红叶李,展翅欲飞的蝴蝶花,还有不知名的小花,丛丛叠叠开得红红火火,奔放热烈,连我们的花裙子也要自惭形秽了。她们在微风中摇曳着、起伏着、闪烁着,催开了我们萌动的心房。

伙伴们,脚步轻些,再轻些,别惊醒她们美妙的夏之梦。(7)漫步小河堤,两旁挺立的白杨树,就像是它们在夏天里写下的诗行。

宽大的叶子闪着光晕,殷勤地投下阴凉,好似一条走不尽的走廊。(8)我们亮起了尖细的歌喉:“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但愿永远这样好……风儿追逐着我们,吹散的长发随意飘动,半掩住由于激动而涨红的脸庞,撩拨起奋发的心绪,飞向悠远的天际…… (9)哦,一条曲折流淌的小溪——一条绕着村庄的银色项链。伙伴们向前飞去了,像一只翩翩的银蝶。

河中漂浮的水草,铺满河底的鹅卵石,无一不闪着它们巨大的引诱力。我们索性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开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闹,大声地喊,大声地笑——我们无所顾忌。

为什么要顾忌呢?既然是自己喜欢做的,就不能使感情受屈。(10)我们喜欢这个样子!(11)这就是夏的魅力,大自然的情趣。

(12)忽然,一缕清香飘来,融入少女的纯情与憧憬。哦,那是一簇簇野花的芳香,我们轻轻地闭上了眼睛……17.为了突出夏的魅力,文中多处与冬春比较,请在文中找出三季各自的不同特点。

(捕捉关键词语作答)(6分) 冬: 春: 夏: 18.文章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9.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你在文章的划线句中选一例作语言鉴赏性的批注。(可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鉴赏其特色。)

(4分) 批注: 20.第(10)段的“我们喜欢这个样子”中的“这个样子”具体指什么样子?由人们在夏天的快活样子,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写祥子夏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凄苦的名篇,这个名篇出自哪本名著哪位作者?(4分)21.本文第(6)段和以下朱自清《春》中的文段都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从形、色、态三方面描写花的多、盛、美,除此之外,你能分辨出这两段文字在写作对象和手法运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吗?(6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7.冬庄重漫长,失去绿显得呆板无味;(2分) 春羞涩短暂,只有一抹绿显得吝啬;(2分) 夏火热赤诚,慷慨大度绿得浓酽。

(2分)18.小草、野花、白杨、小溪。(2分) 热爱夏天,拥抱自然。

(2分)19.示例(1):第(7)段描写两旁挺立的白杨树用了“诗行”和“走廊”两个恰当的比喻,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其诗情画意,再现了夏的魅力情趣。示例(2):第(9)段的“闪”字很有动感,用得很贴切,既与前面的“河水”照应,又与后面的“引诱力”吻合。

(答案多元,可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鉴赏其特色。选例1分,分析3分共4分。)

20.我们索性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开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闹,大声地喊,大声地笑(2分) 《骆驼祥子》、老舍。(2分)21.本文第(6)段写的是夏花,(1分)用花裙子与花比较突显夏花多姿多彩的美(2分) 朱自清的《春》文段写的是春花,(1分)虚实结合,用想象虚写树上的花结成果的喜人景象;用蜜蜂蝴蝶烘托春花的烂漫甜美、生意盎然。

(2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则可,《春》两种不同的手法只要写出一点则可得2分)。

3.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4. 初中文言文王守一的翻译及习题答案

王守一

唐朝贞观初年,洛阳城有个平民百姓叫王守一,自称是终南山人,经常背着个大壶卖药,有人求他买药买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赶着没病的人送给他药,这人十天后必定染上重病。有个叫柳信的,祖祖辈辈住在洛阳,他家有万贯财产,却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成年后,忽然在眉头生出个肉块。多次让人治疗,肉块也不能除掉,听说有这么个王守一,他便亲自登门祈求,请到家里后,便叫出儿子让他看。王守一先点上香,叫人摆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么一样,然后才从药壶里取出一丸药。用嘴嚼一嚼摊敷在肉块上,又叫摆上酒肉筵席。不多时,肉块破了,有一条小蛇露出来掉在地上,长约五寸,五彩斑斓,渐渐长到一丈左右长。王守一把筵席上摆的酒喝光了,对着蛇呵叱一声,那条蛇便腾空跃起,顿见云露缭绕天色昏暗。王守一忻然自得地骑着蛇飞去,不知飞到了什么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饭后,也总喜欢捧着自己的肚皮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有一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苏东坡当年的口吻声气问周围的人:“你们可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这问题一出,可就热闹了,有说满腹文章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说腹藏十万甲兵的,有说腹中包罗万象的,总之,都是惟恐马屁拍得不够响。可不知怎的,左宗棠这回却拗着劲,对那些恭维的话无动于衷,脑袋瓜摇了又摇。帐下有位小营官在家乡原是个放牛伢子,他凭着朴素的直觉,大声说:“将军的肚子里,装的都是马绊筋。”左宗棠一拍案桌,跳起身来,夸赞他讲得太对了。这小鬼就凭一句正点的话,破格提拔。湖南土话称牛吃的青草为“马绊筋”。左宗棠生于古历壬申年,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这话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此外,还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置于一旁

5. 冯骥光的《时光》 阅读答案

1.加点字注音

衣袂*( ) 咄*咄*逼人( )

2.第6段用“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写出了生命的延续,请你试着仿写表达这一主题的一组句子。

( )。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

4.第9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请你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 ).

5.写出2句关于古人对“时光”有感的句子。

( )。

( )。

参考答案:

1.mèi(四声)duó(一声)

2.歌手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 歌曲里.

3.表达了作者要专心进行文学创作而不为尘俗和虚荣所累的心志,继而实现一个文学家再造生命奇迹的宏愿。

4. 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才能专心致志的进行艺术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型,他的艺术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永恒。

6. 罗必元文言文答案

原文

罗必元,字亨父,隆兴进贤人。嘉定十年进士。调咸宁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丞,复摄司法。郡士曾极题金陵行宫龙屏,迕丞相史弥远,谪道州,解吏窘极甚。必元释其缚,使之善达。真德秀入参大政,必元移书曰:“老医尝云,伤寒坏证,惟独参汤可救之,然其活者十无二三。先生其今之独参汤乎?”调福州观察推官。有势家李遇夺民荔支园,必元直之;遇为言官,以私憾罢之。知余干县。赵福王府骄横,前后宰贰多为挤陷,至是以汝愚墓占四周民山,亦为直之,言于州曰:“区区小官,罢去何害?”人益壮其风力。

淳祐中,通判赣州。贾似道总领京湖,克剥至甚。必元上疏,以为蠹国脉、伤民命,似道衔之。改知汀州,为御史丁大全按去,后起干行在粮料院。钱塘有海鳅为患,漂民居,诏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风。必元上疏力止之。帝召见曰:“见卿《梅花诗》,足知卿志。”度宗即位,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致仕。卒,年九十一。必元尝从危稹、包逊学,最为有渊源,见理甚明,风节甚高,至今乡人犹尊慕之云。

译文

罗必元,字亨父,是隆兴府进贤县人。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任咸宁县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县丞,又掌管司法。当地士人曾极因在金陵行宫的龙屏上题字,冒犯丞相史弥远,被谪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对待他非常不好。罗必元给他松绑,让他顺利到达目的地。真德秀担当要职,罗必元写信给他说:“有个老医生曾经说,伤寒之类的重疾,只有独参汤可以救命,但是吃这药能活下来的十无二三。先生你就是当今的独参汤么?”后调任福州观察推官。有个有权势的人家李遇抢夺平民的荔枝园,罗必元为之打抱不平。后来李遇当了谏官,以此私怨罢了他的官。后来他在余干县做官。赵福王府在当地骄横,前后几任官员大多被其排挤陷害。罗必元到任后,因赵汝愚的坟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缘故,又为平民撑腰,对州官说:“我不过是个区区小官,罢免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更加为他叫好。

淳祐年间,做赣州通判。贾似道总领京湖,克扣剥削极为厉害。罗必元上疏,认为他侵蚀国脉、伤害民命,贾似道(因此)记恨他。改任汀州知州,被御史丁大全调查去职,后又起复在粮料院任职。钱塘县有海鳅为祸,淹没民居,诏令方士治理此害,都人鼓扇成风。罗必元上疏极力制止此事。皇帝召见他说:“见到你的《梅花诗》,即足以了解你的志向了。”度宗即位,罗必元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退休。去世,享年九十一岁。罗必元曾经跟随危稹、包逊学习,治学最有渊源,学理非常明白,风度节气很高,至今乡里人仍然尊敬仰慕他。

7. 黄琬巧对文言文答案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8.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蓬莱阁记文言文阅读

1.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2. 王颁,字景彦文言文翻译

是这篇吗?网上没有译文,只有人工翻译下了。今天不得空,先译一点,回头抽空都译出来,最迟明天发上来,希望能帮上你:)

原文: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译文: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曾任梁朝左卫将军。父亲王僧辩,曾任太尉。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听到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后来又升为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虎先锋军趁夜渡过长江。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夜里睡着了,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题:B小题:B小题:C小题:A小题:(1)(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负责巡查陕西茶马事务。

得分点,授,擢,巡视 (2)按先例,修理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得分点:故事,缮,军三民七,每点1分,共3分(3)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空虚过一个月得分点:匮,诸,无虚月,每点1分,共3分 小题:B(A使动;C迁升;D领)小题:B(B用,因为。

A均为“在”;c均为“……的地方”;D均为“却”,表转折)小题:c(②其原因不明;③主语是顾寰;⑥“久不进”的原因不明)小题:A(“由此”两字没有根据)小题:(1)得分点,授,擢,巡视(2)得分点:故事,缮,军三民七,每点1分,共3分(3)得分点:匮,诸,无虚月,每点1分,共3分译文:王杲,字景初,是汶上县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

(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

皇帝派遣太监出任兰、靖两地茶马经营。王杲上书说边疆穷苦,年成歉收,不适合再设置官吏让老百姓受累,没有得到回答。

嘉靖三年,皇帝将要派遣太监到苏州杭州督办织造业,王杲上书劝说(不要这样做),皇帝没有采纳。过了很久,王杲提升为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官,第二次升为左副都御史,提拔为户部右侍郎。

河南地方出现严重的粮食歉收,(皇帝)委派王杲前往赈济。王杲请求紧急调发公款,皇帝命令拿出临清仓库银五万两资助这次行动。

(王杲)到后,又请求调发十五万两白银。(老百姓中)得以保全性命的人数都没有办法计算。

赈济事情办完后,皇帝赏赐银币。接着,王杲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总督漕运事务。

先例是,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总兵官顾寰认为军队和老百姓穷困衰败,请求调发两淮地区的结余的盐银七十万两(来承担),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同意。

王杲改变作法,以两年漕运的十分之三来折合,那省下的转移搬运费用来修理运输船只,不再加重军民的困苦,得到回答可以。过了一年 用户 2017-10-16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6df1\u5733", userProvince = "\u5e7f\u4e1c", zuowenSmall = "3";。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

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B小题4D小题5(1)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2)①吴楚等国的叛军终于被击灭,梁军所击溃、杀死、俘虏的敌军人数大略与汉军相等。 ②他向北到良山狩猎,有人献上一头牛,牛背上长脚,梁王很厌恶它。

答案解析小题1修建小题2A连词,因为 B介词,在/介词,和、跟 C 连词,于是/介词,通过D 助词,的/代词,这。小题3②③反映的是孝景帝对梁王的肯定与信任。

④是一种事实的陈述,而非猜忌。 小题4没有对他有所期望。

小题5(1)每错两个扣1分,扣完即止,共4分,括号处可断可不断。(2)①“略”“中分”、大意各1分,共3分。

②“北猎良山”“恶”、大意各1分,共3分。参考译文 梁孝王刘武是孝文皇帝的儿子,与孝景帝同母。

当初,刘武为淮阳王十年时,梁王刘胜去世了。 第二年,改封淮阳王武为梁王。

第二十五年梁王再次入朝,当时孝景帝还没有立太子。皇上同梁王一起在内宫宴饮,曾很平静地谈着说:“我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你。”

梁三起身辞谢,(表示不敢当,)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实意的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那年春天,吴楚齐赵等七国起乓反叛朝廷。

吴楚的军队首先攻打梁国的顽壁,杀死了几万人。梁孝王亲自在唯阳守城,而派韩安国、张要等为大将军,来与昊楚对抗。

吴楚的军队把梁国看作难以攻克的险阻,不敢过境西进,而与太尉周亚夫等统率的汉军互相攻守,连战三个月。吴楚等国的叛军终于被击灭,而梁军所击溃、杀死、俘虏的敌军的人数大略与汉军相等。

第二年,汉廷立太子。这以后梁王与天子关系最为亲密。

他立过大功,又是大国之王,居于天下最肥沃的地方。封地北与泰山郡接界,西到高阳,共有四十多城,其中包括许多大县。

梁孝王在自己的封国中修建东苑,范围有三百里见方。又扩大雎阳城,周长达七十里。

还大建宫室,修造了许多架空的天桥,从王宫直到平台,三十多里接连不断。 他被赏赐可使用天子的旌旗,每次出行,千乘万骑跟随在后。

到处驰骋行猎,所用的仪制和排场可同天子相比。二十九年的十月,梁孝王又一次入朝。

景帝派遣使者拿着符节,用天子驾有四马的副车到函谷关去迎接梁王。梁王朝见天子以后,上疏请求,从而得以留在长安,这是因为太后爱他的缘故。

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外出同乘一车进行游猎,在上林苑中射猎禽兽。梁国的侍中、郎、谒者都登录门籍出入天子的殿门,同天子宫中的宦官没有什么差别。

这年十一月,皇上废黝栗太子,窦太后心中想把梁孝王立为皇位继承人。大臣以及袁盎等人对景帝有所进言,窦太后的意见被阻遏不用,窦太后因此也不再提立梁王为皇位继承人的事了。

因为宫中的事情十分机密,世人也不知其间的详情。梁王于是也就辞行,回到自己的封国。

皇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恨袁盎以及其他反对他继承皇位的大臣,就同羊胜、公孙诡这些人商议,偷偷地派遣刺客暗杀袁盎以及其他十几个议事大臣。

朝廷追捕罪犯,未能抓获。于是天子猜测是梁王指使的,抓到刺客进行审问,果然是梁王指使的。

于是朝廷接连地派遣使者,使者们在路上前后相望,前去梁国核查案情,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躲藏在梁王的后宫。

使者督责梁国主政的二干石级官员交出罪犯,十分急迫,梁相轩丘豹以及内史韩安国进谏梁王,梁王就让羊胜和公孙诡都自杀,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因为此事而怨恨梁王。

梁王心中恐惧,就派遣韩安国去长安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谢罪,然后才得免予追究。三十五年冬天,又一次入朝。

他上奏疏想留在长安,皇上没有允许。粱王回到自己的封国,神意恍惚,闷闷不乐。

他向北到良山狩猎,有人献上一头牛,背上长脚,梁王见了十分厌恶。到了六月间,梁王患了热病,在六日去世,被谥为孝王。

5. 顾成,字景韶

顾成,字景韶,祖籍湖南湘潭。

顾成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间往来谋生,于是就迁居在江都(江苏省今扬州地区)。顾成长相魁梧,力大无穷,擅长骑马使长枪,用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明太祖朱元璋渡江。顾成投军于太祖部下。

因其勇猛,被选为太祖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擎掌华盖。顾成有一次跟随太祖渡河,渡船被搁浅在沙滩上,顾成竟背船而行。

攻打镇江,顾成带十个勇士突击到城内,被敌人抓获。他带的十个人皆被杀,顾成却一跃而起,挣断绑绳,打翻拿刀要杀他的敌人,逃回城外。

顾成引导部队攻城,把城攻下,因功授百户。大小数十战,顾成都立了功,于是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

攻打四川,攻罗江,捉获敌军元帅以下20余人,致使汉州敌军投降。四川平定后,顾成改任成都后卫。

洪武六年,顾成擒获了重庆妖贼王元保。 洪武八年,顾成被调守贵州。

当时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对中央时叛时服,顾成连年出兵,全部平定。后来,顾成作为先锋,又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首战就攻克了普定。

傅友德命令顾成打好连接的木桩作屏障来守城。叛乱的少数民族数万军队攻城,顾成出营迎战,亲手杀敌近百人,敌人退走。

但其余的敌军还在南城,顾成命令杀掉俘虏,只故意放走一个俘虏,对他说:“我今夜二更就去杀你们”。当夜二更,顾成命令吹号角放火炮,敌人全部吓跑,缴获敌军丢弃的武器衣甲无数。

顾成被升为指挥使。普定地区叛乱的少数民族全部被平定。

洪武十七年,顾成又平定了阿黑、螺蛳等十余寨的少数民族叛乱。第二年,顾成给皇帝上书取消普定府,把普定府管辖的地方分为三州,由六位官员管理。

顾成被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这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

建文帝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炳文抵御燕王朱棣的军队,在真定作战时被燕王的军队俘虏。燕王解掉他的绑绳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顾成投降了燕王,被送到北平帮助燕王的儿子守卫北平。

建文帝的军队围城,守城部队的调度、防御都听从顾成的建议。燕王继位当了皇帝,论功行赏,封顾成为镇远候。

年俸一千五百石,并颁给了世袭文书,命他仍然镇守贵州。 顾成生性忠厚谨慎,重视读书学习,开始到北平的时候,只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领兵与建文帝的军队作战,赐给兵器也不接受。

第二次镇守贵州,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威振南方,当地人给他立生祠祭拜他。他被召到京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叩头回答皇帝:“太子仁厚聪明,诸大臣都很贤良,辅助引导太子的事不是我这样愚笨的人能够胜任的,我请求让我回到贵州去防备少数民族作乱”。

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因此太子忧心忡忡。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劝太子说:“殿下只该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办事,万事在天,对那帮生事的小人不足费心”。

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死后被追封夏国公,谥号“武毅”。

6. 王杲 景初

原文: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赉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译文:

王杲,字景初,是汶上县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皇帝派遣太监出任兰、靖两地茶马经营。王杲上书说边疆穷苦,年成歉收,不适合再设置官吏让老百姓受累,没有得到回答。

嘉靖三年,皇帝将要派遣太监到苏州杭州督办织造业,王杲上书劝说(不要这样做),皇帝没有采纳。过了很久,王杲提升为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官,第二次升为左副都御史,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河南地方出现严重的粮食歉收,(皇帝)委派王杲前往赈济。王杲请求紧急调发公款,皇帝命令拿出临清仓库银五万两资助这次行动。(王杲)到后,又请求调发十五万两白银。(老百姓中)得以保全性命的人数都没有办法计算。赈济事情办完后,皇帝赏赐银币。接着,王杲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总督漕运事务。先例是,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总兵官顾寰认为军队和老百姓穷困衰败,请求调发两淮地区的结余的盐银七十万两(来承担),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同意。王杲改变作法,以两年漕运的十分之三来折合,那省下的转移搬运费用来修理运输船只,不再加重军民的困苦,得到回答可以。

过了一年,王杲担任户部尚书。皇后的父亲安平侯方锐求讨张家庄马房一块地方。王杲说这块地方面积有二千多顷,是出产法定赋税的田产,不能够答应,应当拿大恩寺属于官府掌控的土地二十顷给他。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一个月没有,全国各地水旱灾害的情况又比较多,给事中李文进提请讨论增加储备和积蓄。王杲陈列了九项措施拿出来献给皇上,随即又献上节制财用的十项措施,全被皇帝采纳。过去的成法,每年水道运粮四百万石。王杲认为粮食有余但是开支不足,(所以)遭遇天灾人祸大致上都会改用银两折抵,用来方便老百姓。一天,皇帝看见改用银两折抵的人数都超过了一半,非常吃惊,就拿这件事责问户部,王杲等人承认罪责所在。皇帝告诫从今以后必须遵守祖上的成法,不要轻易改变。

王杲掌管邦国大事,没有他不操劳的事情,皇帝极为倚重他。后来,皇帝发布诏书购买龙涎香,王杲好久都没有购进,皇帝因为这个而不高兴。给事中马锡弹劾王杲还有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说仓场尚书王炜也受贿,(几个人)一并送下监狱。王杲、艾朴发派去戍守边疆,王炜废弃为一般老百姓。王杲最后死在雷州戍守的地方。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人替王杲雪洗冤屈。皇帝发布诏书,恢复王杲的官职,享受祭葬的待遇,赠与太子太保的头衔。

7. 游师雄字景叔文言文翻译

"游师雄,字景叔"这句话不需要翻译,游师雄是北宋名臣,将领、诗人、书法家, 京兆府 武功(今 陕西武功县武功镇)人。这句话白话文也就是:游师雄,字是景叔。

游师雄人物简介:

游师雄(1037—1097),字景叔,北宋名臣,将领、诗人、书法家, 京兆府 武功(今 陕西武功县武功镇)人。游师雄墓志铭载:“公讳师雄,字景叔,姓游氏,世居京兆之武功,曾祖永渍、祖裕,皆潜德不仕,考光济始为大理寺丞,赠朝请郎,………妣张恭人,生子五,长靖、次竤、三义、四守、五踈,皆登科甲”( 三义、四守 左边都带立字旁)。 都昌、进贤等地谱载师雄公:师雄公字范世,曾祖恭,祖简言、考从善………娶蔡氏恭人,生子二,醇、酢。

人物生平:

宋 治平元年(1064)中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说是治平二年中进士),授仪州司户参军。

熙宁四年(1071)改任 德顺军判官,与诸将计议边事,多所建树,使边境赖以无患。元佑初,朝廷议弃边地四寨,师雄极力主张坚守,但意见未被采纳。以致西夏得寸进尺,边境无宁日。

元祐二年(1087)师雄改任 军器监丞,时夏人谋犯熙河,守将刘舜卿采纳师雄御敌之策,连战大捷,先后杀敌近四千人,俘获敌帅九人。捷报传来,举国欢庆。不日调升陕西转运判官。

元祐五年(1090—1091)又任提点秦风路刑狱。次年,夏人侵泾原、熙河两地,游师雄在 定西至通渭间修筑护耕七寨等战略据点,以加强防卫,使边境安定多年。后转礼部员外郎兼集贤校理,领陕西转运使。

元祐八年(1093)调为朝奉郎加云骑尉。后游师雄以病请求辞职,哲宗接见时,赞扬他的功绩,反提升他为卫尉少卿。

绍圣元年(1094),游师雄又为 哲宗皇帝策划御敌要略六十条(一作十六条),当时谓之《绍圣安边策》。

绍圣二年(1095),再调河中知府,不日又晋升为直龙图阁兼秦州知府,领 秦凤路马步军都总管加 飞骑尉等职。

绍圣四年(1097)秋,调为陕州知府,是年七月六日病故,终年60岁,归葬武功,墓尚在。

1. 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其言恍惚诡异,多出方士之 说,难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使后传以为惑。

据方士三山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乡。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

嘉佑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枣蓬莱阁今址旧为龙王庙。朱处约以重建为名,迁龙王庙于西偏,在龙王庙旧址建蓬莱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后因名其阁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

译文:

世上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屿在大海中间,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普通人没法到达那里。这种说法非常渺茫,奇怪异常,大多是出自方士的邪说,难以拿来相信。而登州府的所在地也叫蓬莱,难道不是秦、汉的皇帝东游追寻神仙的踪迹,认为神仙最终是可以寻求到的,而蓬莱没办法看见,只好空把这座城叫蓬莱吗?这让后来的传说充满困惑。

根据方士关于三座仙山的传说,大概讲了些草木鸟兽神怪的名称,又说神仙的宫殿、房屋多么伟大,风气、秩序多么平和的情形,食用了那些草木,就可以长生不死。长期向往这种境界的人,没有不想到那里,脱离到什么也没有的境地的。隔着大海眺望,思绪飘飞地幻想现实世界之外的情景,不被这种说法迷惑的人也是有的。

宋仁宗嘉佑年辛丑,我治理登州超过一年,而年景正常,风雨按时常来,春天积累,秋天收获,五谷丰收,人民都很安定。我因而想到大海的品德,最大的是润泽万物,而神灵都有他们接受祭祀的祠堂,于是新建了一座龙王庙,就着旧庙建了这座蓬莱阁,将来作为州里人民游览的地方所。(站在阁上观看),层层的山崖高达千仞,重重叠叠的海水连绵万里,浮动着的波浪涌动着金光,太阳从东方升起,晴朗的银河横贯天空,夜晚的天空升起明月,烟雾飘浮横亘,碧绿的山峰远远地排列,沙滩露出海面,潮水落下去了,白鹭飞来飞去,游鱼浮出海面,钓者的歌声相互和应。抬头仰望,身体好像要像大鹏一样展翅飞翔;低头俯瞰,脚好像踩在巨鳌的背上。听到的和看到的,让人迷迷糊糊地,不知道神仙的蓬莱,其实是人世间的蓬莱啊。皇上的恩德远远地撒播到四方,恩德含蓄丰富像春天一样,简直要把风俗上升到仁德、长寿的境界,这是太平世界的蓬莱啊。后来我因此把这座阁命名为蓬莱,是为了记述这个时代的事情,意义在于忘记了神仙的蓬莱。

2. 描写蓬莱阁的文章有哪些

《蓬莱阁记》 [宋]朱处约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

其言恍惚诡异,多出方士之说,难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使后传以为惑。

据方士三山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乡。

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嘉佑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安堵。

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

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

后因名其阁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海市诗并序》 [宋]苏 轼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

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蓬莱阁记》 [明]陈钟盛 登州滨海而郡,有山蜿蜒,分脉泰宗,来自东南,海岸,作镇城北,前人构阁其上,榜曰蓬莱。

夫蓬莱境界号称仙居,其说见于《山经·水注》所记载,骚士韵客所托兴,不一而足。而是阁之构乃以是名,其有慕而为之耶?抑将以形破影,以迹蹈空,使登是阁者,悟蓬莱亦如是阁,不必更从阁外觅蓬莱耶? 予以丙子秋奉命守登。

初一登临,见荒烟蔓草,颓垣裂瓦,满目萧条,感极而悲。盖以崇祯五年燹于兵故也(崇祯五年燹于兵故--按指孔有德兵变。)

及考诸舆志,则登为古?夷地;寅宾出日于是乎在。

而西北有田公寨,是固五百义士所慷慨发愤不为汉臣者也。北折而南,则有之罘岛、文登山、不夜城、系马台,是固秦皇汉武所巡幸驻跸,祷祀祈求,希望长生而不可得者也。

极目浩渺,浮波隐见,则有皇城岛、砣矶诸峦峙间。太宗渡辽之绩,仁贵天山之功,流传约略。

犹有可论述者,然则登虽小郡,实南北关钥,自昔圣帝明王英雄豪杰之所式化驰鹜之区也。乌睹所谓瑶花琪树玉阙金楹之胜概,安期子晋王乔叶善之往来,而号曰蓬莱也哉!虽然世外蓬莱有与无不必论,而解脱缰锁,涤除烦苛,以自心蓬莱,造斯世蓬莱,其得失可还商也。

我明太祖肇造区夏,薄海内外,靡非臣妾,列圣相承,重熙累洽,民生三百年来,不见兵革。鸡犬桑麻,嬉游歌舞,声影闻望,迄于四境,前后长兹土者,或公慈而廉明,或易直而子谅,政无虎猛,俗鲜鸿哀,所称至治之世,纳兆庶于春台,其在斯时乎!使世外果有蓬莱,其优游自得与物无竞之景,当亦如是耳已。

无何乱起,刊湮荡析之惨,仳离怨旷之气,通于城野。而曩之所谓鸡犬桑麻、嬉游歌舞、声影闻望迄于四境者,盖已不可复识矣。

予抵登之年,竭蹶砥砺,积粟储器,以戒不虞。幸而鲸波载息,狡穴爰清,虽不敢谓学道爱人,遽臻上理,而生聚教训,固守土者之责也。

其荡析仳离之景,行且一转。而曩者嬉游歌舞之乐,不且再见欤!其纳兆庶于春台,使之优游自得也,即以环登为蓬莱亦可耳。

至若流连景会,随物悲喜,写骚情于毫端,抒逸兴于赋底,则善乎范希文(范希文--北宋大臣、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之言曰: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虽是阁之中风潮月汐,雾彩星棋,一日之内,晦冥异态,可以娱宴,而匪所思存也。 时因葺治城垣,修建海神、天妃诸庙,以为国祝厘,为民祈祷,用纪其事与予之意以告登众,以贻后来有如此者。

《登蓬莱阁》 [明]徐应元 高阁悬天际,危栏枕水滨。 云霞如有约,鸥鹭若相亲。

山影当窗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33935乱,涛声入座频。 心知潦倒处,身境总非真。

《登蓬莱阁》 [清]崔应阶 一别沧溟五十年,蓬莱今复辨桑田。 朱颜大药求难得,碧海青山境即仙。

阆苑不须烦鹤驭,蜃楼空自没苍烟。 垂髫犹记登瀛路,曾藉长风破浪还。

3. 描写蓬莱阁的文章有哪些

《蓬莱阁记》[宋]朱处约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

其言恍惚诡异,多出方士之说,难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使后传以为惑。

据方士三山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乡。

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嘉佑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安堵。

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

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

后因名其阁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海市诗并序》[宋]苏 轼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

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蓬莱阁记》[明]陈钟盛 登州滨海而郡,有山蜿蜒,分脉泰宗,来自东南,海岸,作镇城北,前人构阁其上,榜曰蓬莱。

夫蓬莱境界号称仙居,其说见于《山经·水注》所记载,骚士韵客所托兴,不一而足。而是阁之构乃以是名,其有慕而为之耶?抑将以形破影,以迹蹈空,使登是阁者,悟蓬莱亦如是阁,不必更从阁外觅蓬莱耶? 予以丙子秋奉命守登。

初一登临,见荒烟蔓草,颓垣裂瓦,满目萧条,感极而悲。盖以崇祯五年燹于兵故也(崇祯五年燹于兵故--按指孔有德兵变。)

及考诸舆志,则登为古?夷地;寅宾出日于是乎在。

而西北有田公寨,是固五百义士所慷慨发愤不为汉臣者也。北折而南,则有之罘岛、文登山、不夜城、系马台,是固秦皇汉武所巡幸驻跸,祷祀祈求,希望长生而不可得者也。

极目浩渺,浮波隐见,则有皇城岛、砣矶诸峦峙间。太宗渡辽之绩,仁贵天山之功,流传约略。

犹有可论述者,然则登虽小郡,实南北关钥,自昔圣帝明王英雄豪杰之所式化驰鹜之区也。乌睹所谓瑶花琪树玉阙金楹之胜概,安期子晋王乔叶善之往来,而号曰蓬莱也哉!虽然世外蓬莱有与无不必论,而解脱缰锁,涤除烦苛,以自心蓬莱,造斯世蓬莱,其得失可还商也。

我明太祖肇造区夏,薄海内外,靡非臣妾,列圣相承,重熙累洽,民生三百年来,不见兵革。鸡犬桑麻,嬉游歌舞,声影闻望,迄于四境,前后长兹土者,或公慈而廉明,或易直而子谅,政无虎猛,俗鲜鸿哀,所称至治之世,纳兆庶于春台,其在斯时乎!使世外果有蓬莱,其优游自得与物无竞之景,当亦如是耳已。

无何乱起,刊湮荡析之惨,仳离怨旷之气,通于城野。而曩之所谓鸡犬桑麻、嬉游歌舞、声影闻望迄于四境者,盖已不可复识矣。

予抵登之年,竭蹶砥砺,积粟储器,以戒不虞。幸而鲸波载息,狡穴爰清,虽不敢谓学道爱人,遽臻上理,而生聚教训,固守土者之责也。

其荡析仳离之景,行且一转。而曩者嬉游歌舞之乐,不且再见欤!其纳兆庶于春台,使之优游自得也,即以环登为蓬莱亦可耳。

至若流连景会,随物悲喜,写骚情于毫端,抒逸兴于赋底,则善乎范希文(范希文--北宋大臣、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之言曰: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虽是阁之中风潮月汐,雾彩星棋,一日之内,晦冥异态,可以娱宴,而匪所思存也。 时因葺治城垣,修建海神、天妃诸庙,以为国祝厘,为民祈祷,用纪其事与予之意以告登众,以贻后来有如此者。

《登蓬莱阁》[明]徐应元 高阁悬天际,危栏枕水滨。云霞如有约,鸥鹭若相亲。

山影当窗乱,涛声入座频。心知潦倒处,身境总非真。

《登蓬莱阁》[清]崔应阶 一别沧溟五十年,蓬莱今复辨桑田。朱颜大药求难得,碧海青山境即仙。

阆苑不须烦鹤驭,蜃楼空自没苍烟。垂髫犹记登瀛路,曾藉长风破浪还。

4. 四菩萨阁记的文言文阅读

四菩萨阁记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如齐,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

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全,遂窍其两板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死于乌牙之僧舍,板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板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板以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板,故遂以与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惟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鲜矣。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悛,不惟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熙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

5. 掩鼻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甚悦之。

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而为之。

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

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之也。”

王强问之,对曰:“顷常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夫人先戒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从命。”

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译文编辑魏惠王赠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怀王很喜欢。

怀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怀王宠爱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爱护这个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饰都挑她喜欢的送去;房间和家具也都选她喜欢的让她使用。

似乎比楚王更喜欢她。楚王说:“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

现在郑袖明知寡人喜欢魏女,可是她爱魏女比寡人还要厉害,这简直是孝子侍奉双亲,忠臣侍奉君主。”郑袖知道楚王认定她不是嫉妒以后,就去对魏女说:“君王爱你的美貌。

虽然这样说,但是他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则大王会长久宠幸你。”

从此魏女见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对郑袖说:“魏女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不知道这件事。”

楚王说:“即使再难听的话,你也要说出来。”郑袖说:“她像是讨厌君王身上的气味。”

楚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 王,郑袖,美女三人坐一起,郑袖于是先行告诫御者说:王如果说了什么,一定要快速执行。王叫美女到他前头,靠近他,几次掩口,王十分生气,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绝不宽赦。

6. 明史章正宸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章正宸,字羽侯,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有学行。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劝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义,贱富强。

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正宸上言:“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事因多扰,变以刻成,综核伤察,宜存浑厚。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帝大怒,下狱拷讯,竟削籍归。

九年冬,召为户科给事中,迁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礼之特重。正宸出其门,与搘拄。岁旦朝会,帝隆师傅礼,进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听先生。”正宸曰:“陛下隆礼阁臣,愿阁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宠利居成功,毋以爵禄私亲昵。”语皆风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史调元,正宸止之。延儒以罪辅冯铨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复铨冠带,正宸争之,事遂寝。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几,会推阁臣,救李日宣,谪戍均州。

福王立,召复正宸故官。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结营寨,擒杀伪官,为朝廷效死力。忠义所激,四方响应。宜亟檄江北四镇,分渡河、淮,联络诸路,一心齐力,互为声援。两京血脉通,而后塞井陉,绝孟津,据武关以攻陇右。陛下缟素,亲率六师,驻跸淮上,声灵震动,人切同仇,勇气将自倍。简车徒,选将帅,缮城堑,进寸则寸,进尺则尺,据险处要,以规中原。天下大矣,渠无人应运而出哉?”魏国公徐弘基荐逆案张捷,部议并起用邹之麟、张孙振、刘光斗,安远侯柳祚昌等荐起阮大铖,正宸并疏谏,不纳。改大理丞,正宸请假归。鲁王监国,署旧官。事败,弃家为僧。

以下答案供参考:

4.A.望轻不得与 与:给予

B。迁吏科给事中 迁:升官

C。正宸争之,事遂寝 寝:止息

D。宜亟檄江北四镇 亟:紧急 答案:A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章正宸“有学行”的一组是:

①从学同里刘宗周②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③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④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⑤召复正宸故官⑥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章正宸上言阻止王应熊“入阁”,结果惹怒了皇上,被送入监狱拷打审讯。

B 周延儒再次任宰相,章正宸在周延儒门下做事,他们俩的关系不好,章正宸与周延儒意见常不合。

C 章正宸说“陛下隆礼阁臣,愿阁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毋修恩怨……”这些话,是在讽刺皇上。

D 章正宸向福王上疏时,陛下应亲率六军驻扎在淮上,人人齐心同仇敌忾,勇气自然会倍增。 答案:C

7.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8. 通天岩记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都分了田畦,好像笋,这就是所说的通天岩,石壁上的小缝隙有圆盘方盂那么大,垂下的藤蔓摇摆着枝条,云朵在树木空隙中飘动,眼睛像沙砾般闪亮。

我拄着拐杖在险路上攀登,奇异的景象层出不穷。洞中平坦的地方能够坐上几十上百人,即使在春天二月晴朗温暖的时候也都要穿棉衣。

进洞不几步就漆黑。在它旁边的叫轮藏石,无可名状。

还有的像冰柱,要捆扎火把并点燃才可以进入,好像器物,多不胜数,在英州做官的人,以及来游览或贬官到这里的人。沿着乱石,犬牙交错的石头间有一个深洞。

下到洞中,大小高低不一;有的突出的乳石,下大上尖如璧玉。有的钟乳远远望去如水一般,好像裂开的瓜果。

岩洞的东面,好像肺肝。四壁上的钟乳如衣架上的衣服,皱褶分明。

绍兴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记。有两个孔穴豁开通天,好像垂挂的流苏,有几块大石相峙立,人们称它叫菩萨、叫金刚,那菩萨金刚神采飘逸,晶莹透彻。

退回来。凝结在地上的钟乳,好像鬼神形状,不敢进去探个究竟。

洞中有许多零零碎碎的钟乳石,散散乱乱像铁滓一样,被人们称为龙屎,踩上去就像棘藜刺脚趾,阳光透进岩洞,乱石到处横列,有许多垄田。洞中平坦的地方又能够坐几十上百人,叩击地面坎坎作响就像鼍皮鼓,拄杖行路也发出声音,料想那地下一定又有空洞。

这洞旁还有一个洞穴,类似枯井。 往前走又持着火把,经过乱石堆,地势又很平坦,好像倒挂的莲花。

越往洞的深处走,棱角十分清晰,其精巧不是人工所能雕琢出来的。还有的钟乳像罗汉小像,可以绕着它行走。

洞中有石燕,见到火光就飞走。这通天岩洞穴幽深而隐秘,无法完全探寻清楚,可透见光线,才大放光明,好像枯树,好像禽兽,向东直走二百步,如蜿蜒的蛇和盘绕的龙,抬头望去仿佛有重楼叠阁,距离游人很近,走近前要饮却捧不起来,抚摸它像龙鳞。

唉、新安人董谋道、我的叔父洪光晦、弟弟洪景徐、报恩寺的希赐和尚。在高处田垄的尽头,有一丘水池,在它的下面绕着石壁有条水渠,据说春夏之交水深而不能走过。

在水池的地方,孔穴非常狭小,弯腰才能进去《通天岩记》 从英州城向西南走十五里,到了石角头山!这次同游通天岩的有毗陵人邵林宗。从山脚下向上攀登二百步到半山,有一个山洞,洞口冷风侵人,好像旗帜,好像帷幕。

里面排列着一个个像蜂房一样的门窗,洞顶凝结着钟乳,好像珍珠缨络。 我在石壁上题字说:自有天地以来就有通天岩,但是生在英州的人,都没有一句话来宣扬这里的景致,以致使通天岩之名默默无闻,真是令人叹息啊。



荆公谦虚文言文

1 房彦谦传 文言文

房彦谦 〔隋〕字孝冲,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玄龄父。

大业(六o五至六一六)时为泾阳令,谥定伯。善草隶。

《北史本传》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焉。世为着姓。

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广川二郡守。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

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

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

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周师入邺,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

彦谦痛本朝倾覆,将纠率忠义,潜谋匡辅。事不果而止。

齐亡,归于家。周帝遣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为贼帅辅带剑所执。

彦谦以书谕之,带剑惭惧。送遵还州,诸贼并各归首。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后属陈平,奉诏安抚泉、括等十州,以衔命称旨,赐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袭,奴婢七口。

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尝因朝集,时左仆射高颎定考课,彦谦谓颎曰:“书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比见诸州考校,执见不同,进退多少,参差不类。

况复爱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谄巧官,翻居上等,直为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舍,曾经驱使者,多以蒙识获成,未历台省者,皆为不知被退。

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量准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少多,莫顾善恶之众寡,欲求允当,其道无由。

明公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标奖贤能。”词气侃然,观者属目。

颎为之动容,深见嗟赏。因历问河西、陇右官人景行,彦谦对之如响,颎顾谓诸州总管、刺史曰:“与公言,不如独与秦州考使语。”

后数日,颎言于上,上弗能用。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

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其后百姓思之,立碑颂德。

鄀州久无刺史,州务皆归彦谦,名有异政。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

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

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

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曰:窃闻赏者所以劝善,刑者所以惩恶,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贵之戚,犯恶必刑,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今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恶之间,上达本朝,慑惮宪章,不敢怠慢。

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故文王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论,虽州国有殊,高下悬邈,然忧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并州畔逆,须有甄明。

若杨谅实以诏命不通,虑宗社危逼,征兵聚众,非为干纪,则当原其本情,议其刑罚,上副圣主友于之意,下晓愚民疑惑之心;若审知内外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觊觎,则管、蔡之诛,当在于谅,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枭悬孥戮,国有常刑。其间乃有情非协同,力不自固,或被拥逼,沦陷凶威,遂使籍没流移,恐为冤滥。

恢恢天网,岂其然乎?罪疑从轻,斯义安在?昔叔向置鬻狱之死,晋国所嘉,释之断犯跸之刑,汉文称善。羊舌宁不爱弟,廷尉非苟违君,但以执法无私,不容轻重。

且圣人大宝,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磐石之据,产、禄承母后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王之位。

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开辟以降,书契云及,帝皇之迹,可得而详。自非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孰能道洽幽显,义感灵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

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 襄者齐、陈二国,并居大位,自谓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罔念忧虞,不恤刑政。

近臣怀宠,称善而隐恶,史官曲笔,掩瑕而录美。是以民庶呼嗟,终闭塞于视听,公卿虚誉,日敷陈于左右。

法网严密,刑辟日多,徭役烦兴,老幼疲苦。 昔郑有子产。

2 文言文翻译[曹司农竹虚言]

司农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歙县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此兄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

此人不管,强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

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

那女子忽然披散了头发吐出了长舌,变成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把自己的头摘下来放到桌子上。

曹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便一瞬间消失了。待到曹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

刚露出它的脑袋,曹便唾骂到:“又是那个倒霉的东西吗?”鬼竟然没有进去。

3 姚戈仲文言文原文内容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七世孙填虞,汉中元末寇扰西州,为杨虚侯马武所败,徙出塞。虞九世孙迁那率种人内附,汉朝嘉之,假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处之于南安之赤亭。那玄孙柯回为魏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都督。回生弋仲,少英毅,不营产业,唯以收恤为务,众皆畏而亲之。永嘉之乱,东徙榆眉,戎夏襁负随之者数万,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

刘曜之平陈安也,以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邑之于陇上。及石季龙克上邽,弋仲说之曰:“明公握兵十万,功高一时,正是行权立策之日。陇上多豪,秦风猛劲,道隆后服,道洿先叛,宜徙陇上豪强,虚其心腹,以实畿甸。”季龙纳之,启勒以弋仲行安西将军、六夷左都督。后晋豫州刺史祖约奔于勒,勒礼待之,弋仲上疏曰:“祖约残贼晋朝,逼杀太后,不忠于主,而陛下宠之,臣恐奸乱之萌,此其始矣。”勒善之,后竟诛约。

4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5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6 明史 李邦华传文言文翻译

李邦华,字孟,吉水人。

早年跟同乡邹元标接受教育,跟自己的父亲李廷谏一同考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乡试举人。他们父子两个互相激励,身穿布衣,徒步到京师参加会试。

第二年,邦华考中了进士。他初任泾县知县,政绩优异,受到吏部的考察、推荐,本来朝廷打算升用他为御史,正碰上当时党派争论刚刚发生,朝臣很多人攻击顾宪成,邦华跟他们意见相反,就被看成是东林党人。

因此,过了两年他才接到这一任命。上任以后,邦华上书讲了十条关于效法祖宗用人办法的意见:一、内阁不应当专门用翰林院出来的词臣;二、词臣不应当专门担任翰林院的职务;三、词臣不应当到宫廷里边的书房中担任教习;四、六科都给事中不应当有能出入朝廷不能出入宫廷的限制;五、御史的升迁不应当一概取决于任职期满后的考核;六、在吏部请了假的官员不应当累计资历做到正郎;七、守关、守仓等差使不应当专门使用举贡、任子;八、调换、选拔、推举出来的地方官不应当一下子就当上京官;九、进士改充教职不应当都专门使用举贡、任子;十、边方州县的长官不应当都任命举人来充任。

这篇奏疏交上后,神宗未予答复。 四十一年(1613),福王到自己封地去的时间已经决定,神宗忽然传下圣旨要求给福王的庄田务必达到四万顷。

廷臣吃惊地互相看着,估计田数一定不足,那么福王到封地去的时间又要改变了,但是没有人敢抗言争论。邦华首先上书议论,廷臣于是相继起来争论,福王到藩地去的时间才决定下来不再改变。

邦华又曾经去巡视银库,上书列了十条祛除弊端的办法,宦官认为对自己不利,就给挡了回来,没被采纳。后来邦华去巡按浙江,织造中官刘成死后,朝廷命令把他的事务交回给官府来办,又另外派遣了一名中官吕贵来收取刘成的遗产。

吕贵教唆一名坏人纪光假称机户到京城来请求留下吕贵,让他接替刘成督办织造。邦华上书极力讲述他们两个人互相勾结弄虚作假的罪恶。

纪光的上书不通过通政司,也没发下给内阁,最后用宫廷里直接传下圣旨的办法实现了他们的目的。邦华三次上书争论,神宗都没有答复。

当时神宗贪财,中官有所进献,都被称为孝顺。邦华的奏疏批评到了这一点,并且弹劾神宗左右偏袒吕贵的大宦官。

因此邦华任职期满后,长期没人去接他的旧任。 四十四年,邦华称病回乡。

当时一群小人都在竭力排挤东林,把邹元标指为党魁。邦华与元标是同乡,相互之间是师友关系,他的脾气又喜欢辨别是非。

有人劝他做人要圆滑一些,邦华说:“我宁为偏枯的学问,不做反复的小人。”那些人听说后更加恨他了。

第二年,根据年限规定把邦华调出,让他去做山东参议。他的父亲廷谏当时任南京刑部郎中,也被罢官回家了。

邦华于是就推辞生病,没有去赴任。 天启元年(1621),邦华起复原任,前往整顿易州兵备。

第二年,他升为光禄少卿后,回家看望父亲去了。四月,朝廷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让他去接替毕自严巡抚天津。

当时天津的军府刚刚开设,各项事务都是草草上马,邦华到任后极力加以整顿,使津门军成了各镇的表率。邦华升任兵部右侍郎后,又返回家乡探望父亲。

四年春天邦华抵达京师,阉党大吵大闹,说枢辅孙承宗在万寿节来朝见皇上时将要“清除皇上身边的坏人”,事实上是邦华引他来的。熹宗皇帝立刻勒令承宗返回驻地,邦华自己请病假回去了。

第二年秋天,阉党弹劾并削除了邦华的官籍。 崇祯元年(1628)四月,邦华起任为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

不久改任兵部右侍郎,协理军政。邦华回到朝廷,受到庄烈帝召见,过后主持了武会试,事后进到军营中。

按照惯例,皇上冬至祭天,部队列队护驾,用兵八万五千人,当时增加到了十多万人。当时庄烈帝正要祭天,总督随行部队的勋臣缺乏人选,就让邦华兼管这件事。

邦华所布置的云辇、龙旌、宝纛、金鼓、旗帜、甲胄、剑戟都焕然一新,庄烈帝很高兴。第二年春天庄烈帝视学,邦华又布置得很好。

庄烈帝命令给他加官为兵部尚书。当时兵政十分乱,邦华首先提出要改变操练方法、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集中武器、责成防官、节约金钱、酌情兑马、演习大炮等九件事。

京营一向有占役、虚冒的弊端。占役就是士兵为诸将服劳役,一个小营中这样的士兵能达到四五百人,并且还有卖闲、包操等弊端。

虚冒就是部队没有这么个人,诸将及勋戚、宦官、豪强以自己家的仆人冒充军队中的壮丁,每个月支取一份厚饷。邦华加以清查,收回了占役士兵一万人,清出虚冒一千人。

三大营兵力十多万人,有一半是老弱之人。按照惯例,京营部队名额短缺时允许报加,这些老弱之人大都是通过贿赂进来的。

邦华对各营士兵都亲自加以考试,不是年轻力强的一概不录用,从此京营中很少有随便充数的士兵了。三营中选一万名先锋,七千名壮丁,他们的军饷比别的士兵多一倍,但是也一样是些虚弱不堪的士兵。

邦华下令,每个把总手下五百士兵,每个月自行从中挑选五个人,年龄必须在二十五岁以下,力气必须在二百五十斤以上,本领必须是兼能弓箭火炮,每个月选送一回,添补先锋、壮丁的缺额。从此部队中人人都想要努力了。

三大营下边领了六名副将,往。

7 文言文翻译 秉要执本,清虚以自持,此君人南面文术也

这是班固对道家的评论(见《汉书艺文志》),原文是: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首先我们要搞懂什么叫南面之术,我们知道过去君王是坐北朝南的,面南就是面对他的臣下,所以这里说的君人南面之术就是道家在教君王如何当好领导啦。班固认为道家这个流派,是从史官记录录历史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古今之道基础上发展出理论的。他们从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点和根本(秉要执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这正应合古时尧帝能谦让的美德。正如易经中说谦卦的四益(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总结来说,就是教君王谦虚治理之道。

文言文周法尚字德

1 董纯,字德厚 文言文翻译

董纯传译文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董纯年少时很有体力,弓 马娴熟。

在北周时历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为固始县男,采邑二百户。跟从周武帝平定北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隋文帝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在并州起兵作乱,隋炀帝让董纯担任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随杨素攻击并平定了杨谅。

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顺政郡公,增食邑二千户。转任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彩绢五千匹。

数年后,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因太骄纵被炀帝监禁,董纯因与杨暕交往而受牵连,炀帝当庭谴责他道:“你的官阶由皇宫护卫,升到大官,为何附傍我儿,是想要离间我父子吗?”董纯道:“臣本身份低微没有才学,过分蒙受奖励提拔,先帝察臣小心,宠爱超过本分,陛下重加录用,位至将军。

想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至于此前几次到齐王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抱着元德太子(杨昭)及齐王坐在腿上,对臣说:‘你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不要忘了我的话。

’臣奉诏之后,才每次执班后出入齐王府看望齐王。臣确实不敢忘记先帝之言。

那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服侍。”炀帝动容道:“确有此事。”

于是放了他。数日后,外放为汶山太守。

一年后,突厥侵犯边境,朝廷因董纯是老将,调任为榆林太守。突厥有入境的,都被董纯击退。

正逢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聚众达数万,占据悬簿山,在徐、兖等地抢掠。炀帝令董纯领兵征讨。

董纯起初闭营不与敌兵接战,敌兵屡次挑战见官兵不出来,认为董纯怕敌,于是不加防备,纵兵大掠各地。董纯挑选精锐部队攻击他们,在昌虑将敌军围住大战,大获全胜,斩万余首级,筑成京观以警众贼。

贼兵魏骐驎众万余人,抢掠单父,董纯进军攻击,又打败他们。等到炀帝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为彭城留守。

东海贼彭孝才聚众数千,掳掠怀仁县,转入沂水,占据了五不及山。董纯用精兵攻击他们,在阵中生擒彭孝才,用车裂刑处置了他,余党各自散去。

当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猖獗,董纯虽然多次征剿获胜,但任地仍盗贼蜂起。有人诬蔑他怯懦怕战,不能平贼,炀帝大怒,派使者将董纯锁拿回东都洛阳。

官员见炀帝极为愤怒,就迎合帝王判了董纯死罪,董纯竟伏法被杀。

2 文言文《樊重树德》翻译

樊重,字君云。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长耕种庄稼,并且喜欢做生意。樊重性情温和厚道,做事情很讲究法度。他们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但子孙都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樊重经营家里的产业,非常得法,一点损失浪费都没有;他使用仆人、佣工,能够人尽其用。所以家里能够上下同心戮力,财产和利润每年都成倍增长。以至于后来拥有田地三百余顷。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层楼高阁,四周有陂渠灌注。樊重家还养鱼、养牲畜,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满足他们。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樊重的钱财积累至成千上万,他便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之间为一些财产而争斗,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来解决他们兄弟之间相互愤恨,相互诉讼。本县的人都称道樊重的行为和品德,将他推为三老。

樊重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给别人的钱财多达数百万,他在遗嘱中安顿子女们将那些有关借贷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掉。向他借贷的那些人听说后都感到很惭愧,争先恐后地前去偿还。樊重的孩子们都谨遵父亲的遗嘱,一概不接受。

(1) 樊(fán)重:樊重,生卒年不详,字君云,西汉末年南阳湖阳(今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人。樊姓发源于河南济源,在河南繁衍兴旺,其中有一支迁至今唐河湖阳,迅速繁衍成为南阳郡大姓。湖阳樊姓至樊重,在西汉末、新莽初,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庄园主。樊重有子樊宏(参见《 刘秀的舅舅寿张侯樊宏 》)、樊丹,有女樊娴,嫁于舂陵宗室南顿令刘钦,生刘演、刘秀、刘仲三兄弟,其中刘演死于更始皇帝迫害,刘仲在征伐山东时死于战阵,刘秀于公元25年在河北高邑即皇帝位,被称作汉光武帝,创立东汉195年基业。[1]

(2) 尝:曾经。

(3) 嗤:讥笑,嘲笑。

(4) 皆得其用:都能让它们派上用场。用:用处。

(5) 向:从前的、旧的。

(6) 咸:全,都。

(7) 已:停止。

(8) 谚:谚语。

(9) 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0) 假:借。

(11)然:然而。

(12)梓(zǐ) 漆:梓树和漆树。

(13)作:制作。

(14)积:积累。

(15)欲:想要。

(16)器:器物;家具。

(17) 树:种植。

(18) 计:计划

3 文言文明史·陈循转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到诏释为民,一年卒

原文: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

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

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

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

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

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闲,令循等预议。

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人心汹惧。

循居中,所言多采纳。进户部尚书, 如故。

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

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

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

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

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

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采者。

然久居政地,刻躁为士论所薄。其严谴则石亨辈为之,非帝意也。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

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而亨等儌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

臣服事累叶,曾着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释为民,一年卒。

释义: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授官翰林修撰。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

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为侍臣。 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

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皇帝赐给他住宅舱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

晋升为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

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

当初,朝廷商议天下官吏百姓进言上奏章,都是三杨主持。到这时杨荣、杨士奇已死,陈循和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引旧例请示。

皇帝认为杨溥年老,应该优闲地生活,命令陈循等人参加商议。第二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学士。

土木事变,人人心里都震荡恐惧。陈循居处其中,所进言的事大多被采纳。

提升为户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 。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救命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回人以迷惑敌人。

皇帝全都听从了他的计策。 景泰二年,因为埋葬妻子和乡里人争夺墓地,前后任巡按御史认为他无理,陈循就告诉上奏他人的过错。

给事中林聪等人竭力弹劾陈循的罪遇。皇帝认为林聪的话正确,却把陈循放在一边不追究。

陈循本来靠才学名望显耀,到此时清白的名誉毁坏了。 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皇帝想改立太子,心里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循和高壳白银一百雨,江渊、圣二宁、萧铁五十两。等到皇帝下诏书讨论的时候,陈循等人于是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

不久以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和绢帛。过了一个月,皇帝又赐给陈循等六个人黄金五十两,提拔为华盖殿大学士,仍像以前那样在文渊合 。

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的乡试被除名,一齐拉拢考官刘俨、黄谏,被给事中张宁等人所弹劾。皇帝也不追究他们的罪过。

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于谦、王文被处死,处陈循杖刑一百,戍守铁嵌卫。 陈循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触怒了皇上。

陈循说:“他也是忠心爱国。”于是张楷得到释放。

御史陈祚上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景帝时期,他曾经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命名为《勤政要典》,进献上去。

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用国库的钱买麦种供给贫民。他根据具体事情进言,有很多足以采用。

但是长久地处在 部门,刻薄浮躁的作风被士论所轻视。他受到的严厉谴责却是石亨那一伙人干的,并不是呈帝的意思。

查亨等人失败后,陈循从贬谪的地方上书申辩,说:“天位,是陛下本来就有的。在天和人归向的时候,群臣准备法驾和盛大的礼乐,恭敬地到南内宫,上奏章请求陛下亲临朝政。

不但皇宫禁地不惊慌,也可以宣示于天下万世。但是石亨等人侥幸于一时,想不到这些,最后都自取灾祸失败。

臣担任官职几朝,曾有微薄的功劳,实在是被人排挤,恳请陛下怜悯明察。”皇帝诏命释放作平民,一年后死去。

4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5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6 樊重树德的翻译与文言文答案

樊重树木

原文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

译文

樊重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树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反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注释:

(1)梓漆:梓漆,树。

(2)嗤:嗤之以鼻。

(3)皆得其用:都能让他们派上用处。用:用处。

(4)向:从前。

(5)咸:全,都。

(6)已:停止。

(7)谚:谚语。

(8)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9)假:借。

(10)然:但是。

(11)樊重:人名。

(12)作:制做。

(13)积:积累。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发:学习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文言词语、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等,都要一个一个积累,日子久了,便会融会贯通,水到渠成。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成大事者必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定能成功。

7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

张行成(587年-653年10月10日),字德立,北平定公,唐朝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定州义丰人。年幼时跟随刘炫学习,勤学不倦。刘炫对门生说:“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朝廷官员)才也。”隋炀帝大业末年,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王世充废黜皇泰主杨侗,为郑国皇帝,以张行成为度支尚书

621年,王世充被唐朝击灭后,张行成以隋朝的资历补宋州(今河南商丘)谷熟县尉。应制举乙科,改陈仓县尉。吏部侍郎张锐向唐高祖推荐,高祖授张行成雍州富平县主簿,有能干的名声。任职期满,补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戚,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说:“古今用人没有不通过别人介绍,而行成是朕自己发现的。”唐太宗在宴会上,提到山东(陕州以东)人、关中人时,常常有所区别。说:“天子四海为家,没有东西之别。如果有,将会被人看作偏狭。”唐太宗认为他说得对,赐名马一匹、钱十万、衣一袭。开始让张行成议论大政方针,累迁给事中。641年,转刑部侍郎。643年后,为太子少詹事,让他辅佐太子李治。645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期间,他让太子在张行成的老家定州监国,张行成随高士廉等辅佐。太子对他说:“今天送公衣锦还乡。”令有司祭祀其先人坟墓。张行成推荐了几个同乡,太子以他们太老了,厚赐遣归。回京后为河南巡察大使,检校尚书左丞。

646年,唐太宗去灵州接见击败薛延陀后,归附的铁勒酋长。开始,要带太子一起去,张行成认为让太子在长安监国,锻炼执政能力更好,唐太宗同意了,进张行成之位为银青光禄大夫。

649年,唐太宗在翠微宫去世,托孤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秘密将太子和皇帝的灵柩运送回京。张行成与高季辅扶立太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高宗任命张行成为门下省侍中,兼刑部尚书,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651年八月,拜张行成为尚书左仆射,652年,立太子李忠,加授张行成太子少傅。653年九月,张行成去世,高宗辍朝三日,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定。唐高宗去世后,张行成配享高宗庙庭

8 古文翻译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

周德威,字镇远,是朔州马邑人。他为人勇敢并且足智多谋,能够望见远方的烟尘就知道敌人的数量。他的小名叫阳五,在梁、晋对峙时期,周阳五的勇敢名声天下闻名。梁军围攻晋国太原时,下令军中:“能够活捉周阳五的人可以做刺史。” 梁军中有一个叫陈章的骁勇大将,号陈野义,常常骑白马穿着红色的铠甲来表示自己与众不同,希望一定活捉周德威。于是周德威告戒自己手下的士兵:“看见骑白马穿红色铠甲的人,就假装逃走避开他。”两军都摆开阵仗后,周德威穿着普通衣服混杂在士兵里。陈章出阵挑战,刚刚交手,周德威部下见到骑白马穿红色铠甲的人,于是假装败退逃跑,陈章果然挺起长槊急忙追赶,周德威等到陈章已经过自己后,挥起铁槌打他,一槌击中陈章从马上落下,于是活捉了陈章。

天祐七年秋,梁王派王景仁率领七万军队攻打赵国。赵王王熔向晋国请求援军,晋王派周德威领军为前锋驻扎在赵州。晋国军队少,而王景仁率领的都是梁国的精锐部队。周德威回去对庄宗说:“梁国的部队很精锐,现在不可以与他们交战,应该稍稍后退等待他们进攻。我军取胜的关键在于运用骑兵的优势,平坦的河川、广袤的田野才是发挥骑兵优势的地方。现在我军驻扎在黄河岸边,临近敌人的军营,不是我们发挥骑兵优势的地方啊。”于是后退到鄗邑。王景仁大怒,派出全部军队,与周德威在数十里范围内展转作战,一直打到鄗南。庄宗骑马登上高处,望着战场高兴地说:“此处是长着浅草的平原,可前进可后退,的确是我们的取胜之地!”于是派人告诉周德威:“我将在你之前出击,你可以接我之后跟进。” 周德威建议说:“梁军轻装出动且远道而来,他们来时必定没有时间携带干粮,即使他们能够带也没时间吃,不到中午,人和马都饥饿了,我军趁他们准备撤退时再出击取胜。”各将领也都认为这样是正确的。到未申时,梁军阵营就躁动起来,不能恢复齐整队型,于是士兵都逃跑了,最终惨败。

十五年,周德威率领三万燕国士兵,跟从庄宗驻扎黄河岸边,逼近汴州。庄宗向周德威询问作战策略,周德威回答:“梁人家国存亡在此一战。我们率领深入敌境的军队,面对敌人怀着必死之心的战斗,可以凭借计谋取胜,难以凭力量与他们争斗。” 庄宗说:“我军驻扎在黄河岸上,整天等待敌人,如果见到敌人却不进攻,还来干什么呢?”仓促间督率军队出击。德威对自己的儿子说:“我不知道自己死在什么地方了!”交战后,庄宗率领银枪军突入梁军阵中,梁军遭到小败,于是进犯晋军的辎重部队,辎重部队看到梁军红色的旗帜,都惊慌地跑进周德威的军中,德威的军队出现混乱,梁军乘机冲杀进来,周德威父子全都在作战中阵亡。庄宗与各将领相互搀扶着哭道:“我不听从老将军的话,才使得他们父子二人落到这个结局啊!” 庄宗登基后,赠谥周德威太师称号。

何栗仙井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何岳还金在线翻译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次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吻合。就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感激的离开。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银子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官吏)离开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因为他的事情到南方来,但并不是取箱子。(何岳)于是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于常人。

2 何武字君公,这篇文章文言文题目是什么

《前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

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

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

上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哉!」以褒为待诏,武等赐帛罢。武诣博士受业,治《易》。

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相友。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

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

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征对策,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隶囚徒,有所举以属郡。

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

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

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

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

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

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驾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

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为刺史五岁,入为丞相司直,丞相薛宣敬重之。出为清河太守,数岁,坐郡中被灾害什四以上免。

久之,大司马曲阳侯王根荐武,征为谏大夫。迁兖州刺史,入为司隶校尉,徙京兆尹。

二岁,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辩辟雅拜,有司以为诡众虚伪。武坐左迁楚内史,迁沛郡太守,复入为廷尉。

绥和元年,御史大夫孔光左迁廷尉,武为御史大夫。成帝欲修辟雍,建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武更为大司空,封汜乡侯,食邑千户。汜乡在琅邪不其,哀帝初即位,褒赏大臣,更以南阳□之博望乡为汜乡侯国,增吧千户。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将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

此人显于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及为御史大夫司空,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往者诸侯王断狱治政,内史典狱事,相总纲纪辅王,中尉备盗贼。今王不断狱与政,中尉官罢,职并内史,郡国守相委任,所以一统信,安百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32613637姓也。

今内史位卑而权重,威职相逾,不统尊者,难以为治。臣请相如太守,内史如都尉,以顺尊卑之序,平轻重之权。

」制曰:「可。」以内史为中尉。

初,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州牧,后皆复复故,语在《朱博传》。唯内史事施行。

多所举奏,号为烦碎,不称贤公。功名略比薛宣,其材不及也,而经术正直过之。

武后母在郡,遣吏归迎,会成帝崩,吏恐道路有盗贼,后母留止,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哀帝亦欲改易大臣,遂策免武曰:「君举错烦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无以率示四方,其上大司空印绶,罢归就国。

后五岁,谏大夫鲍宣数称冤之,天子感丞相王嘉之对,而高安侯董贤亦荐武,武由是复征为御史大夫,月余,徙为前将军。先是,新都侯王莽就国,数年,上以太皇太后故征莽还京师。

莽从弟成都侯王邑为侍中,矫称太皇太后指白哀帝,为莽求特进给事中。哀帝复请之,事发觉。

太后为谢,上以太后故不忍诛之,左迁邑为西河属国都尉,削千户。后有诏举大常,莽私从武求举,武不敢举。

后数月,哀帝崩,太后即日引莽入,收大司马董贤印绶,诏有司举可大司马者。莽故大司马,辞位辟丁、傅,众庶称以为贤,又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

武为前将军,素与左将军公孙禄相善,二人独谋,以为往时孝惠、孝昭少主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亲近辅幼主,不宜令异姓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

太后竟自用莽为大司马。莽风有司劾奏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

武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

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上党鲍宣,南阳彭伟、杜。

3 文言文《何岳得金不昧》的全文翻译

原文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③,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④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⑤;寄金数年,略不⑥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形容词作动词用。

③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 ④俟:等待。

⑤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⑥略不:一点也不。

译文

何岳曾有一天晚上走路的时候,拾到200多两银子,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问他银子的数目,与拾到的银子数目和标识都相同,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那人为感谢他,想给他一些银子,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么会要你给我的这些呢?”那个人感谢了他就离开了。

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寄放,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告诉何岳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托人把箱子交给他的侄子了。何岳是一位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 文言文阅读 宋史·何继筠传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

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周广顺初,为率府率,奉朝请,贫不能振。

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通事舍人李延杰以罕儒闻,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

会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

擢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从平淮南,领光州刺史,改泰州,为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舒、蕲二州招安巡检使。

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赐金带、银器、鞍勒马。

六年春,军吏耆艾诣阙请留,恭帝诏褒之。建隆初,升郑州防御,以罕儒为使,改晋州兵马钤辖。

罕儒恃勇轻敌,尝率骑深入晋境,人多闭壁不出,虏获甚众。是年冬,复领千余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

夕次京土原,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以御贵超。

罕儒锦袍裹甲据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并人攒戈舂之,罕儒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

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

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罕儒轻财好施。

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钜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家财入有籍,出不问其数。

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

」厚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

5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6 《宋史·列传第五十七》中彭乘传,文言文阅读

彭乘传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

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翌日,奏乞侍养。

居数日,授汉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

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

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着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

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

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

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

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卒,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

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帝颇嘉之。

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聚书万余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

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 ) 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兴办教育,突出彭乘办实事;为皇帝赐医赐药,不能表现彭乘”恬退”。

答案 A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彭乘担任汉阳军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

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解析 ”大肆入侵”“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于文不符。

答案 C 参考译文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年少时因为爱好学习在州里扬名,(后来)考中进士。

曾和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国寺楼阁,同行者都眺望家乡,显出做官的快乐,唯有彭乘西眺,若有所失地说:”父母年纪大了,我怎能放弃对父母早晚的侍奉,而(只)考虑自己的荣耀呢!”第二天,奏请朝廷允许(他)回家侍养父母。过了几天,任命(他为)汉阳军判官,于是得以实现回乡的愿望。

很长时间之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后来又就任了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年,因为寇准的推荐,(彭乘)任馆阁校勘,改任天平军节度推官。参与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任秘书省着作佐郎,升任本省丞、集贤校理。

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得任普州知州。蜀人能够担任故乡的长官就是从彭乘开始的。

普州人很少懂得学习,彭乘就为他们兴办学校,召集他们的子弟作为学生进行教育。彭乘的父亲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们认为这是彭乘的孝心感动天地(的结果)。

服丧期满,任荆门军,改任太常博士。(后被)召回朝廷,同判尚书刑部,又出任安州知州,调任提点京西刑狱,改任夔州路转运使。

恰逢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向内地进犯,彭乘正好巡视州县来到此县境内,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防备,贼人逃离。(彭乘)于是派人进行离间,贼人斩了田忠霸,杀了他全家。

(之后彭乘又被)召入任修起居注,提升为知制诰,多次升职为工部郎中,进翰林为学士,统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做群牧使。生病后,仁宗命令太医诊治,赏赐宫内的珍贵药物。

(彭乘)去世,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为彭乘赠官,朝廷没有允许,诏令彭乘的一个儿子给奉服丧。

当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彭乘在候选人当中,皇帝指着彭乘说:”这是位老儒生,很有淡泊谦虚的名声,没有人可以替换他。”等到召见时,皇帝告知说:”你是先朝旧臣,一直在外地任职,却从来没有自己申述。”

(彭乘)回答说:”臣本出生在偏远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能力,怎敢有过分的希望呢。”皇帝很赞许他。

彭乘厚道庄重少言寡语,生性质朴有孝道,不喜欢置产业。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

到了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慕贤文言文

1 慕贤全文翻译

译文 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

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

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于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

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而对身居别县他乡的,稍稍传闻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此所以鲁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

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听不进他的劝谏,终于落了个亡国的结局,真不能不留心啊! 梁元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于写作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代写。可是,军府里的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

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笔,真出于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却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

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于扬州。

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得了。 侯景刚进入建康(南京)时,台门虽已闭守,而官员和普通百姓一片混乱,人人不得自保。

太子左卫率羊侃坐镇东掖门,部署安排,一夜齐备,才能抗拒凶逆到一百多天。这时台城里有四万多人,王少朝官,不下一百,就是靠羊侃一个人才使大家安定,才能高下相差如此可见。

齐文宣帝即位几年,就沉迷酒色、放纵恣肆,法纪全无。但还能把政事委托给尚书令杨遵彦,才使内外安定,朝野平静,大家各得其所,而无异议,整个天保一朝都如此。

杨遵彦后来被孝昭帝所余,刑政于是衰弱。斛律明月,是齐朝抵御敌人的功臣,却无罪被杀,将士人心离散,周人才有灭齐的想法,关中到现在还称颂这位斛律明月。

将军这个人的用兵,何止是万夫之望而已,而是他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命运。

2 勉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风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好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表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译文: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于成就事业啊!

3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4 求文言文《孙奇逢传》的翻译

原文: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锺元,容城人。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学,欲以功业自着。

年十七,举明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连丁父母忧,庐墓六年,旌表孝行。

与定兴鹿善继讲学,一室默对,以圣贤相期。 天启时,逆阉魏忠贤窃朝柄,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以党祸被逮。

奇逢、善继故与三人友善。是时善继以主事赞大学士孙承宗军事。

奇逢上书承宗,责以大义,请急疏救。承宗欲假入觐面陈,谋未就而光斗等已死厂狱。

逆阉诬坐光斗等赃钜万,严追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集士民醵金代输。

光斗等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台垣及巡抚交章论荐,不起。

孙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其后尚书范景文聘为赞画,俱辞不就。时畿内贼盗纵横,奇逢携家入易州五峰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奇逢为部署守御,弦歌不辍。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行可比元许衡、吴澄,荐长成均,奇逢以病辞。

七年,南徙辉县之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者亦授田使耕,所居成聚。

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屡徵不起。 奇逢之学,原本象山、阳明,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

其治身务自刻厉。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

着读易大旨五卷。奇逢学易于雄县李崶,至年老,乃撮其体要以示门人。

发明义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

其生平之学,主于实用,故所言皆关法戒。又着理学传心纂要八卷,录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十一人,以为直接道统之传。

康熙十四年,卒,年九十二。河南北学者祀之百泉书院。

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众,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从游最早。

及门问答,一鳌为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皆仕至监司后往受业,斌自有传。

又,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其学初宗陆(九渊)王(守仁),晚慕朱熹理学,立说调和两派观点。

所着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录》、《北学编》等。译文: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钟元,容城人。

少年倜傥,喜好奇特节操,然后内心笃于修行,背负经世致用之学,准备立下功业,建立声誉。十七岁,参加明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

因父母接连过世而丁忧,在父母墓前结庐度过六年, 旌表他的孝行。与定兴鹿善继讲学,在室中默默相对,以圣贤相期许。

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因为结党被逮捕,奇逢、善继与这三个人关系良好。那时,鹿善继以主事身份辅助大学士孙承宗军事。

奇逢就给孙承宗上书,以大义相责问,请求孙承宗紧急上疏搭救。孙承宗,准备借入朝觐见皇帝当面陈说求情,计谋未成而光斗等已经死于东厂监狱中。

魏忠贤诬陷光斗等贪污巨大,严格追查他们的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筹集士民捐助代为上缴。

光斗等最终因此被归还骸骨,世人称道他们的行为,赞誉他们为范阳三烈士。台垣及巡抚交替上奏章推举他,推辞不起就职。

孙承宗准备上疏请奇逢以职方来辅助军事,后来尚书范景文想聘为辅助筹画,都推辞不去。当时,京城附近盗贼横行,奇逢率领家人到易州的五峰山,他的门生亲友跟从相互保护的有数百家。

奇逢部署防守抵御,此时教书育人也未曾停息。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问品行可以相比元代的许衡、吴澄,推荐他执掌国子监,奇逢以有病推辞。

七年,向南迁徙到河南辉县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以夏峰田庐相奉送,于是率领子弟躬耕于此,四方来学习的人,也给其授于田地来耕种,他们居住的地方形成村落。居住在夏峰二十五年,屡屡征召都不起来 。

奇逢的学术,本来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常为实际。他修身苛刻严厉。

人不论贤愚,如果问学,必定用与他性格相近的道理开导他,使他能够自力于平时行动。对人不作态,即使是武夫悍卒,必定以诚意相待他。

因此,名在天下而没有人嫉妒。着有易大旨五卷。

他学易于雄县李崶,年老以后,挑拣要旨以示与门人。阐发解释道理,切近人事。

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他生平学问,以实用为主。

因此所说的都有关法戒。又着作了学传心纂要八卷,记录了周子(即周敦颐)、二程子、张子、邵子(即邵雍)、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作为直接道统的传人。

康熙十四年,去世,年九十二。河南河北学者在白泉书院祭祀他。

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多,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跟从游历最早。

到家门问答,一鳌为最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都是做官到监司后去接受教育的,汤斌自己有传记。

此外,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为三大儒。他的学说起初推崇陆(九渊)王(守仁),晚年追慕朱熹的理学,成立学说调和两派的观点。

他所编着的着作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

5 文言文《高从诲礼贤薄赋》的翻译

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震常谓从诲为郎君(1)。

楚王希范好奢靡,游谈者共夸其盛。从诲谓僚佐曰:“如马王可谓大丈夫矣。”孙光宪对曰:“天子诸侯,礼有等差。彼乳臭子骄侈僭忲(2),取快一时,不为远虑,危亡无日,又足慕乎!”从诲久而悟,曰:“公言是也。”他日,谓梁震曰:“吾自念平生奉养,固已过矣。”乃捐去玩好,以经史自娱,省刑薄赋,境内以安。

梁震曰:“先王(3)待我如布衣交(4),以嗣王(5)属(6)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7)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士洲(8)。震披鹤氅(9),自称荆台隐士,每诣(10)府,跨黄牛至听事。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11)以政事属孙光宪(12)。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

注释

(1)郎君:门生故吏称其长官或师门子弟为郎君。梁震曾侍奉高崇诲之父高季兴,所以称高崇诲为郎君。

(2)僭忲(音建太):僭越糜费。忲,奢侈。

(3)先王:指高季兴。

(4)布衣交:贫贱时故交。

(5)嗣王:指高崇诲。

(6)属(音主):同嘱,托付。

(7)固:再三坚决。

(8)士洲:江陵有九十九洲,土洲为其中一洲。

(9)鹤氅(音场):徐灏曰:“鹤氅,以鹙毛为衣也”

(10)诣(音译):往、到。

(11)悉:全部。

(12)孙光宪:(900年~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属四川仁寿县东北)人。为荆南高从诲书记,历检校秘书,兼御史大夫。也是五代词人。其词以情景交融、婉约缠绵见长。代表作有《浣溪沙》、《菩萨蛮 》、《虞美人》、《酒泉子》、《清平乐》、《更漏子 》、《上行杯》、《南歌子》、《应天长》等。

翻译

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性情开明通达,亲近礼遇贤能之士,把政事都委任梁震,待他像兄长一样。梁震也常称呼高从诲为郎君。

楚王马希范喜爱奢侈华靡,和他游乐闲聊的人都夸赞他的排场。高从诲对幕僚们说:“像马王那样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了。”孙光宪回答说:“天子和诸侯,礼节上是有等级差别的。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就如此骄纵奢侈僭越糜费,图快意于一时,不作长远的思虑,不久就要危险灭亡了,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啊 !”高从诲过了一段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就说:“您的话是对的。”过几天,高从诲对梁震说:“我自己反省平日的享受,本来就已经是很过分了。”于是舍弃了平时好玩喜爱的东西,用阅读经史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减省刑罚,减轻赋税,从此国境之内得以安定。

梁震说:“先王高季兴待我如同布衣之交,把嗣王托付给我。现在嗣王能够自立,可以使先王的事业不致坠落了。我老了,不能再侍奉别人了。”于是坚决请求退休。高从诲留不住他,就替他在士洲建筑了房子。梁震身披鹤氅,自称是荆台隐士,每次到王府,都是骑着黄牛一直进到大厅。高从诲时常到他家中去探望,一年四季的赏赐极为丰厚。从此,把政务全部托付给孙光宪去办理。

丁潭字世康文言文

1 孔愉字敬康文言文翻译

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愉年十三而孤,养祖母以孝闻,与同郡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时人号曰“会稽三康”。吴平,愉迁于洛。惠帝末,归乡里,行至江淮间,遇石冰、封云为乱,云逼愉为参军,不从将杀之,赖云司马张统营救获免。东还会稽,入新安山中,改姓孙氏,以稼穑读书为务,信着乡里。后忽舍去,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永嘉中,元帝始以安东将军镇扬土,命愉为参军。邦族寻求,莫知所在。建兴初,始出 。为丞相掾,仍除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时年已五十矣。以讨华轶功,封余不亭侯。

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谘访。由是不合旨,出为司徒左长史,累迁吴兴太守。沈充反,愉弃官还京师,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太常。及苏峻反,愉朝服守宗庙。初,愉为司徒长史,以平南将军温峤母亡遭乱不葬,乃不过其品。至是,峻平,而峤有重功,愉往石头诣峤,峤执愉手而流涕曰:“天下丧乱,忠孝道废。能持古人之节,岁寒不凋者,唯君一人耳。”时人咸称峤居公而重愉之守正。

咸和八年,诏曰:“尚书令玩、左仆射愉并恪居官次,禄不代耕。端右任重,先朝所崇,其给玩亲信三十人,愉二十人,禀赐。”愉上疏固让,优诏不许。后导将以赵胤为护军,愉谓导曰:“中兴以来,处此官者,周伯仁、应思远耳。今诚乏才,岂宜以赵胤居之邪!”导不从。其守正如此。由是为导所衔。

后省左右仆射,以愉为尚书仆射。愉年在悬车,累乞骸骨,不许,转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句章县有汉时旧陂,毁废数百年。愉自巡行,修复故堰,溉田二百余顷,皆成良业。在郡三年乃营山阴湖南侯山下数亩地为宅草屋数间便弃官居之送资数百万悉无所取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乡邑义赗一不得受。年七十五,咸康八年卒。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参考译文孔愉,字敬康,是会稽山阴人。孔愉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因奉养祖母以孝顺闻名,与同郡人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会稽三康”。吴被平定后,孔愉移居到洛阳。惠帝末年,回家乡,走到江淮之间,遇上石冰、封云作乱,封云逼迫孔愉当参军,(孔愉)不顺从,封云要杀他,靠封云的司马张统营救得以免死。向东回到会稽,躲进新安山中,改姓孙,以种地读书为业,在乡里很有信誉。后来忽然离去,乡人都以为他是神人,为他立祠庙。永嘉年间,元帝开始以安东将军的身份镇守扬州之地,任命孔愉为参军。家乡亲族寻找他,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建兴初年,才出来接受召见。任丞相,接连授任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这时已经五十岁了。因讨伐华轶的功劳,封为余不亭侯。

皇帝做晋王时,长期让他兼中书郎。当时刁协、刘隗当权,王导很是被疏远。孔愉陈说王导的忠贤,有辅佐创立大业的功勋,还说无论事情大小都应该向他咨询。因为这件事不符合晋王的意旨,外任司徒左长史,多次升迁至吴兴太守。沈充谋反,孔愉弃官回到京师,拜授御史中丞,迁任侍中、太常。到苏峻反叛时,孔愉身穿朝服守住宗庙。当初,孔愉做司徒长史时,因平南将军温峤的母亲亡故,遭逢乱世不得归葬,就不超越他的品级。到这时,苏峻被平定了,而温峤立了大功,孔愉前往石头见温峤,温峤拉着孔愉的手流泪说:“当今天下时局动乱,忠孝之道衰废。能保持古人的节操,在艰难的情况下也不改变的,只有您一个人罢了。”当时人都称温峤居公卿位而能推崇孔愉恪守正道的德操。

咸和八年,诏书说:“尚书令陆玩、左仆射孔愉都能恪尽职守,俸禄微薄。尚书令责任重大,是先朝所重视的,赐给陆玩亲信三十人,孔愉二十人,皇帝的赏赐。”孔愉上疏再三推辞,皇帝颁发诏书不答应他的请求。后来王导将要任赵胤为护军,孔愉对王导说:“自中兴以来,担任这个官职的,是周伯仁、应思远。现在确实缺乏人才,怎么能让赵胤来担任这个职务呢!”王导没有听从。他就是这样恪守正道。因此被王导怨恨。

后来撤销左右仆射,任孔愉为尚书仆射。孔愉已到了七十岁,多次请求退休,但都没有得到许可,转任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句章县有汉代时的旧堤岸,毁弃几百年了。孔愉去巡视,修复旧堤,灌溉土地二百多顷,都成了良田。在郡中三年,才在山阴湖南侯山下几亩地中建造住宅,几间草房,就弃官去居住。赠送数百万钱,都不收取。病重,遗嘱让用平常的衣服入殓,乡邻赠送的助葬用品,一样也不准接受。七十五岁,咸康八年去世。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

2 孔愉字敬康文言文翻译

译文如下: 孔愉,他的字是敬康。

全文译文如下: 孔愉,字敬康,是会稽山阴人。孔愉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因奉养祖母以孝顺闻名,与同郡人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会稽三康”。

吴被平定后,孔愉移居到洛阳。惠帝末年,回家乡,走到江淮之间,遇上石冰、封云作乱,封云逼迫孔愉当参军,(孔愉)不顺从,封云要杀他,靠封云的司马张统营救得以免死。

向东回到会稽,躲进新安山中,改姓孙,以种地读书为业,在乡里很有信誉。后来忽然离去,乡人都以为他是神人,为他立祠庙。

永嘉年间,元帝开始以安东将军的身份镇守扬州之地,任命孔愉为参军。家乡亲族寻找他,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

建兴初年,才出来接受召见。任丞相,接连授任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这时已经五十岁了。

因讨伐华轶的功劳,封为余不亭侯。皇帝做晋王时,长期让他兼中书郎。

当时刁协、刘隗当权,王导很是被疏远。孔愉陈说王导的忠贤,有辅佐创立大业的功勋,还说无论事情大小都应该向他咨询。

因为这件事不符合晋王的意旨,外任司徒左长史,多次升迁至吴兴太守。沈充谋反,孔愉弃官回到京师,拜授御史中丞,迁任侍中、太常。

到苏峻反叛时,孔愉身穿朝服守住宗庙。当初,孔愉做司徒长史时,因平南将军温峤的母亲亡故,遭逢乱世不得归葬,就不超越他的品级。

到这时,苏峻被平定了,而温峤立了大功,孔愉前往石头见温峤,温峤拉着孔愉的手流泪说:“当今天下时局动乱,忠孝之道衰废。能保持古人的节操,在艰难的情况下也不改变的,只有您一个人罢了。”

当时人都称温峤居公卿位而能推崇孔愉恪守正道的德操。咸和八年,诏书说:“尚书令陆玩、左仆射孔愉都能恪尽职守,俸禄微薄。

尚书令责任重大,是先朝所重视的,赐给陆玩亲信三十人,孔愉二十人,皇帝的赏赐。”孔愉上疏再三推辞,皇帝颁发诏书不答应他的请求。

后来王导将要任赵胤为护军,孔愉对王导说:“自中兴以来,担任这个官职的,是周伯仁、应思远。现在确实缺乏人才,怎么能让赵胤来担任这个职务呢!”王导没有听从。

他就是这样恪守正道。因此被王导怨恨。

后来撤销左右仆射,任孔愉为尚书仆射。孔愉已到了七十岁,多次请求退休,但都没有得到许可,转任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句章县有汉代时的旧堤岸,毁弃几百年了。孔愉去巡视,修复旧堤,灌溉土地二百多顷,都成了良田。

在郡中三年,才在山阴湖南侯山下几亩地中建造住宅,几间草房,就弃官去居住。赠送数百万钱,都不收取。

病重,遗嘱让用平常的衣服入殓,乡邻赠送的助葬用品,一样也不准接受。七十五岁,咸康八年去世。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

3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

张行成(587年-653年10月10日),字德立,北平定公,唐朝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定州义丰人。年幼时跟随刘炫学习,勤学不倦。刘炫对门生说:“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朝廷官员)才也。”隋炀帝大业末年,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王世充废黜皇泰主杨侗,为郑国皇帝,以张行成为度支尚书

621年,王世充被唐朝击灭后,张行成以隋朝的资历补宋州(今河南商丘)谷熟县尉。应制举乙科,改陈仓县尉。吏部侍郎张锐向唐高祖推荐,高祖授张行成雍州富平县主簿,有能干的名声。任职期满,补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戚,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说:“古今用人没有不通过别人介绍,而行成是朕自己发现的。”唐太宗在宴会上,提到山东(陕州以东)人、关中人时,常常有所区别。说:“天子四海为家,没有东西之别。如果有,将会被人看作偏狭。”唐太宗认为他说得对,赐名马一匹、钱十万、衣一袭。开始让张行成议论大政方针,累迁给事中。641年,转刑部侍郎。643年后,为太子少詹事,让他辅佐太子李治。645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期间,他让太子在张行成的老家定州监国,张行成随高士廉等辅佐。太子对他说:“今天送公衣锦还乡。”令有司祭祀其先人坟墓。张行成推荐了几个同乡,太子以他们太老了,厚赐遣归。回京后为河南巡察大使,检校尚书左丞。

646年,唐太宗去灵州接见击败薛延陀后,归附的铁勒酋长。开始,要带太子一起去,张行成认为让太子在长安监国,锻炼执政能力更好,唐太宗同意了,进张行成之位为银青光禄大夫。

649年,唐太宗在翠微宫去世,托孤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秘密将太子和皇帝的灵柩运送回京。张行成与高季辅扶立太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高宗任命张行成为门下省侍中,兼刑部尚书,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651年八月,拜张行成为尚书左仆射,652年,立太子李忠,加授张行成太子少傅。653年九月,张行成去世,高宗辍朝三日,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定。唐高宗去世后,张行成配享高宗庙庭

4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5 机智善辩文言文,潘京,字世长

潘京字世长,是武陵汉寿人。

二十岁左右时,郡府征用潘京为主簿,太守赵廞很器重他,曾经问他:“贵郡为什么名叫武陵?”潘京说:“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人接壤,多次被夷人攻打,光武时往东迁移,得以保全,大家共同商议改变郡名。《传》中说止和戈合在一起就是武,《诗》中称又高又平为陵,于是郡名就叫武陵。”

潘京被州府征用,因而去谒见刺史、被问策,抓到“不孝”二字,刺史对潘京开玩笑说:“征用的是不孝之人吗?”潘京立即举版回答说:“如今做忠臣,就不能再做孝子。”潘京的机智善变都类似于此。

后来朝廷修造太庙,各个州郡都派人前去祝贺,潘京对太守说:“修造太庙,移动神主,应该问讯,不该祝贺。”太守于是让潘京做了篇文章,派他送到京师,并以此作为常规。

6 黎景熙,字季明文言文答案

周书黎景熙传 原文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鄚人也,少以字行于世。

曾祖嶷,魏太武时,从破平凉,有功,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后为燕郡守。

祖镇,袭爵,为员外散骑侍郎。父琼,太和中,袭爵,历员外郎、魏县令,后至鄜城郡守。

季明少好读书,性强记默识,而无应对之能。其从祖广,太武时为尚书郎,善古学。

尝从吏部尚书清河崔玄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季明亦传习之,颇与许氏有异。

又好占玄象,颇知术数。而落魄不事生业。

有书千余卷。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操。

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友。 永安中,道源劝令入仕,始为威烈将军。

魏孝武初,迁镇远将军,寻除步兵校尉。及孝武西迁,季明乃寓居伊、洛。

侯景徇地河外,召季明从军。寻授银青光禄大夫,加中军将军,拜行台郎中,除黎阳郡守。

季明从至悬瓠,察景终不足恃,遂去之。客于颍川,以世路未清,欲优游卒岁。

时王思政镇颍川,累使召。季明不得已,出与相见。

留于内馆月余。太祖又征之,遂入关。

乃令季明正定古今文字于东阁。 大统末,除安西将军,寻拜着作佐郎。

于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季明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

又勤于所职,着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于时。

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魏恭帝元年,进号平南将军、右银青光禄大夫。

六官建,为外史上士。孝闵(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帝践阼,加征南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时大司马贺兰祥讨吐谷浑,诏季明从军。

还,除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武成末,迁外史下大夫。

保定三年,盛营宫室。春夏大旱,诏公卿百寮,极言得失。

季明上书曰: 臣闻成汤遭旱,以六事自陈。宣王太甚,而珪璧斯竭。

岂非远虑元元,俯哀兆庶。方今农要之月,时雨犹愆,率土之心,有怀渴仰。

陛下垂情万类,子爱群生,觐礼百神,犹未丰洽者,岂或作事不节,有违时令,举措失中,傥邀斯旱。 《春秋》,君举必书,动为典礼,水旱阴阳,莫不应行而至。

孔子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

《五行传》以为是岁一年而三筑台,奢侈不恤民也。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

《五行传》以为时作南门,劳民兴役。汉惠帝二年夏,大旱。

五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涧水绝。《五行传》以为先是发民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

汉武帝元狩三年夏,大旱。《五行传》以为是岁发天下故吏穿昆明池。

然则土木之功,动民兴役,天辄应之以异。典籍作诫,傥或可思。

上天谴告,改之则善。今若息民省役,以答天谴,庶灵泽时降,嘉谷有成,则年登可觊,子来非晚。

《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或恐极阳生阴,秋多雨水,年复不登,民将无觊。如又荐饥,为虑更甚。

" ——《周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参考译文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鄚人。少年时因孝顺而闻名于世。

曾祖黎嶷,北魏太武帝时,因军功赠爵容城县男,后为燕君郡太守。祖父黎镇、父亲黎琼都世袭封爵。

黎季明小时候喜欢读书,生性记忆力强,有默默记忆的才能,而没有应酬对答之才。他的从祖父黎广,太武帝时任尚书郎,擅长古代之学。

曾经跟随吏部尚书清河人崔宏学习字义,又跟从司徒崔浩学习楷书和篆书,自此以后家传其学。季明也学习字义、楷书和篆书,与许慎有很多不同。

又爱好天象,对术数很是通晓,但穷困失意,不从事谋生之业。有书一千多卷。

虽然穷困独自居处,却不因生活所迫改变节操。和范阳人卢道源是心意相投感情深厚的朋友。

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卢道源劝说他出去做官,才做了个威烈将军。北魏孝武帝西迁,季明就寄居在伊洛。

侯景夺取河南之地,召季明到军队中,稍后改任黎阳郡太守。季明跟随侯景到了悬瓠,发现侯景最终不足以依恃,就离开了他,寄居在颍川。

当时王思政镇守颍川,多次派人召见季明,留在内馆。过了一个多月,周文帝又征召他,就进了关中。

周文帝就令季明在东阁订正确定古今的文字。西魏文帝大统末年,授着作郎之职。

当时和他同辈的人,都官位兼任侍中,车马服饰华丽丰盛,只有季明一人居于贫贱之位,而没有惭愧的表情。季明对其职守又很勤奋,撰着不懈怠。

然而性格特别固执,不合时宜,因此一做史官,就十年不调任。周明帝武成末年,升任外史下大夫。

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大造宫殿,春夏二季大旱,诏令公卿和文武百官,尽力上言朝政得失。季明上秘密奏章道:“臣听说成汤时遭受旱灾,让六卿自己陈述得失。

周宣王非常过分,宝玉都用尽了。难道不是为百姓作长远的考虑,俯首哀叹百姓不幸吗?如今正是农事的关键月份,季节雨都延误过去了,普天下百姓的心里,都渴望下雨。

陛下关心普天下的事物,像爱护儿子一样爱护众人,敬重礼遇各种神灵,尚且不能丰收谐和。难道是有的事情没有节制,违背了时节,举动失去折中,而导致这场旱灾吗? “《春秋》中说,君主举动必定要记录下来,行动要成为典范礼仪。

水旱阴阳,没有不应君主的行动而至的。孔子说:‘言语行动,是有道德的人感动天地的原因,能够不慎重吗?’《春秋》庄公三。

7 周渭字得臣

《宋史》卷三〇四的《周渭传》,太长了,翻译一时找不到,哪里不懂再来问好了

周渭 (922~999) 北宋官员。字得臣。恭城人,原籍连州。幼孤,养于诸父,力学,工为诗。

个人生平

五代时,连州隶长沙马氏与南汉相持。渭为广人俘获,委质南汉,妻子莫筌流离昭州(桂林市),遂为恭城人。建隆初年(960~963),因上书陈述时务,被召应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白马主簿。后又徙右赞善大夫、永济(今山东冠县)知县、兴州(今陕西略阳)通判、棣州(今山东惠民)知州。太平兴国二年(977),升任广南诸州转运副使。在岭南任职6年,曾奏请减免税役,重定田赋,兴办学校,妥处与交趾(今越南)的冲突,加授监察御史。后历任扬州知州、殿中侍御史,两浙东西路转运使,监铁判官,侍御史,亳州(今安徽亳州市)和宋州(今河南商丘)知州加职方员外郎,益州(今四川成都)转运使等职。后因侄儿违诏买马受牵连,被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999),召还起用,病卒于诏书到达之前。

8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关于“申屠刚文言文答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428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