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拜伦的代表作有哪些?(什么是拜伦式英雄)

拜伦的代表作有哪些?(什么是拜伦式英雄)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9    点击:  352 次

拜伦的代表作有哪些?

网上有关“拜伦的代表作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拜伦式英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809年发表的长篇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确立了他在诗坛上的地位。大学毕业后,拜伦成为贵族议院的世袭议员。因受到歧视,他于1809年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大大开拓了政治视野。旅行归途中,他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这部作品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表现出一种积极斗争,争取自由的精神。拜伦其他优秀作品还有浪漫主义组诗《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耶》和《科林斯的围攻》)、长诗《锡隆的囚徒》《普罗米修斯》《路德派之歌》,诗剧《曼弗雷德》《该隐》,政治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青铜时代》长篇叙事诗《唐璜》等。1824年,拜伦在参与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时,因病去世。他的诗作充满斗争精神,并塑造了反抗社会的叛逆者“拜伦式英雄”的群像,在传播中也产生了超文本的影响。

什么是拜伦式英雄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的最经典代表作,这是拜伦在游历欧洲诸多国家之后所著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

另一方面对莱茵河、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伟人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这一诗篇有“抒情史诗”之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有两个主要人物:主人公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前者代表了诗人思想的消极方面;后者反映了诗人的民主倾向和革命热情。哈罗尔德游历的路线把长诗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抒情诗人的议论和抒情插叙丰富了长诗的内容,加强了感染力。

扩展资料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在这些被世人誉为“抒情史诗”的辉煌作品中,诗人拜伦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自己亲身游历欧洲诸国的切身体会融入作品之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乔治·戈登·拜伦

拜伦经典诗歌

“拜伦式英雄”是在拜伦的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他们烙刻着拜伦的思想气质个性的印记。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中,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反抗、孤傲、浪漫。代表人物主要是《海盗》中的康德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哈洛尔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

拜伦式英雄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一方面,他们热爱自由,追求自由,倡导人类的公平和平等,同情人民的独立革命斗争,蔑视专制,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是自由、平等的追求者和倡导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扩展资料

拜伦式英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叛逆”。他们的叛逆不仅仅是针对于具体的权威与暴政,而且还会指向社会准则与习俗,最终,这种叛逆还会上升为对抽象的命运的叛逆。而对于命运的叛逆又常常被具体化为或是投射到现存的权威与暴政的反抗之中。例如,哈罗德以远游的方式叛离社会;曼弗雷德以死亡向人类的宿命发起挑战;该隐则激烈地叛逆意识形态的权威——上帝。?

同时,与古典文学中的英雄不同,拜伦式英雄带有某种非英雄性,如拜伦式英雄身上的忧郁、傲慢,自我同一性;例如,《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有着这样的诗句:“(哈罗德)时常在他狂欢无度的时候,奇特的痛苦会突然使他蹙紧眉间,似乎是记起了不共戴天的夙仇,又仿佛心底潜藏着失恋的哀怨。”应该说,拜伦式英雄的叛逆是高度个人性的,他以自身的个性与情感去挑战一切。

如哈罗德独自叛离资产阶级社会;曼弗雷德独自背负起所有自身和人类的罪孽,并独自以毁灭来抗拒命运。他们表现出拜伦式英雄的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他们的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是自我放逐的一种必然结果。

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以浓郁的抒情基调、强烈的主观性、主人公的非凡品质、感情的夸张、异国情调、驰骋的想象力等特征获得了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诗叙事并不遵循情节的自然顺序,而是选择最鲜明的情节,从命运的关键处切入,以爆炸性的方式展开;形象塑造上也一再赋予主人公以自己的特性,让主人公在走入极端的情感和意图中显示孤傲叛逆的性格。

百度百科-拜伦式英雄

拜伦的诗

1、《洛钦伊珈 》

去吧,你艳丽的风景,你玫瑰的花园!

让富贵的宠儿在你的眸子里徜徉;

还给我峻岩吧,那儿有积雪的安眠,

尽管它仍铭记着自由与爱的创伤。

然而,加里敦尼呵,你的峰峦多壮美:

在那雪白的山顶,尽管天高风急,

尽管瀑布湍激,没有舒缓的泉水,

我却怀念幽暗的洛屈纳期而叹息。

呵,我幼小的脚步天天在那里游荡,

我戴着苏格兰帽子,穿着花格外套,

脑中冥想着一些久已逝去的族长,

而信步漫游在那松林荫蔽的小道;

我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落山的霞光

为灿烂的北极星的闪烁所替换,

因为古老的故事煽动了我的幻想,

呵,是那幽暗的洛屈纳咖山民的流传。

“噫,死者的鬼魂!你们的声音我难道

没有听见,在滚滚的夜风里升腾?”

那一定是英雄的幽灵欢乐喧嚣,

驾着长风,奔驰于他的高原的谷中!

在洛屈纳咖附近,每当风云凝聚,

冬寒就驾着他的冰车前来驻扎:

那里的阴云旋卷着我祖先的形迹,

他们住在幽暗的洛屈纳期的凤暴下。

“不幸而勇敢的壮士!难道没有恶兆

预示你们的大业已为命运所摒弃?”

呵,尽管你们注定在克劳顿战死了,

你们的覆亡并没有赢得欢呼的胜利。

但你们在泥土的永眠中仍旧快乐,

你们和族人在布瑞玛山穴一起安息;

那苏格兰风笛正在幽暗的山中高歌,

洛屈纳珈山中回荡着你们的事迹。

洛屈纳珈呵,我已离开你年复一年,

还得再过多少岁月我才能再踏上你!

虽然造化没把绿野和鲜花给你装点,

你比阿尔比安的平原夏令人珍惜。

英格兰呵,以远方山峦的游子来看,

你的美景太嫌温驯而小巧玲珑,

唤我多么向往那雄伟粗犷的悬崖,

那幽暗的洛屈纳珈的险恶的峥嵘。

2、《在马耳他一本签名纪念册上的题词 》

正如一块冰冷的墓石

死者的名字使过客惊心,

当你翻到这一页,我名字

会吸引你那沉思的眼睛。

也许有一天,披览这名册,

你会把我的姓名默读,

请怀念我吧,像怀念死者,

相信我的心就葬在此处。

3、《只要再克制一下 》

只要再克制一下,我就会解脱

这割裂我内心的阵阵绞痛;

最后一次对你和爱情长叹过,

我就要再回到忙碌的人生。

我如今随遇而安,善于混日子,

尽管这种种从未使我喜欢;

纵然世上的乐趣都已飞逝,

有什么悲哀能再使我心酸?

给我拿酒来吧,给我摆上筵席,

人本来不适于孤独的生存;

我将做一个无心的浪荡子弟,

随大家欢笑,不要和人共悲恸。

在美好的日子里我不是如此,

我原不会这样,如果不是你

逝去了,把我孤独地留下度日,

你化为虚无——一切也逝去了意义。

我的竖琴妄想弹唱得潇洒!

被“忧伤”所勉强作出的笑容

有如覆盖在石墓上的玫瑰花,

不过是对潜伏的悲哀的嘲讽。

虽然我有快活的友伴共饮,

可以暂且驱遣满怀的怨诉;

虽然欢笑点燃了发狂的灵魂,

这颗心呵——这颗心仍旧孤独!

很多回,在清幽寂寞的晚上,

我有所慰藉地凝视着天空,

因为我猜想,这天庭的银光

正甜蜜地照着你沉思的眼睛;

常常,当新西雅高踞天阙,

当我驶过爱琴海的波涛,

我会想:“塞莎在望着那明月”——

哎,但它是在她的墓上闪耀!

当我辗转于病痛失眠的床褥,

高热在抽搐我跳动的血管,

“塞莎不可能知道我的痛苦,”

我疲弱地说:“这倒是一种慰安。”

仿佛一个奴隶被折磨了一生,

给他以自由是无益的恩赐,

悲悯的造化白白给我以生命,

因为呵,塞莎已经与世长辞!

我的塞莎的一件定情的馈赠,

当生命和爱情还正在鲜艳!

呵,如今你看来已多么不同!

时光给你染上了怎样的愁颜!

那和你一起许给我的一颗心,

沉寂了——唉,但愿我的也沉寂!

虽然它已冷得有如死去的人,

却还感到、还嫌恶周身的寒意。

你酸心的证物!你凄凉的表记!

尽管令人难过,贴紧我的前胸!

仍旧保存那爱情吧,使它专一,

不然就撕裂你所贴紧的心。

时间只能冷却,但移不动爱情,

爱情会因为绝望而更神圣;

呵,千万颗活跃的爱心又怎能

比得上这对于逝者的钟情?

4、《咏锡雍 》

你磅礴的精神之永恒的幽灵!

自由呵,你在地牢里才最灿烂!

因为在那儿你居于人的心间——

那心呵,它只听命对你的爱情;

当你的信徒们被带上了枷锁,

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牺牲,

他们的祖国因此受人尊敬,

自由的声誉随着每阵风传播。

锡雍!你的监狱成了一隅圣地,

你阴郁的地面变成了神坛,

因为伯尼瓦尔在那里走来走去

印下深痕,仿佛你冰冷的石板

是生草的泥土!别涂去那足迹

因为它在暴政下向上帝求援。

5、《本国既没有自由可争取 》

本国既没有自由可争取,

为邻国的自由战斗!

去关心希腊、罗马的荣誉,

为这番事业断头!

为人类造福是豪迈的业绩,

报答常同样隆重,

为自由而战吧,在哪儿都可以!

饮弹,绞死,或受封!



拜伦、海涅、普希金分别是那国的 ?各写了什么诗?

全名: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Hours of Idleness,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Edinburgh Review)杂志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English Bards and scotch Reviewers,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着《唐璜》是他最着名的代表作。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The Giaour,1813)、《阿比多斯的新娘》(The Bride of Abydos,1813)、《海盗》(1814)、《柯林斯之围》(The Siege of Corinth,1816)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Manfred,1817)、《该隐》(Cain,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The Vision of Judgement, 1822)。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Don Juan,1818-1823)[1],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1The publication in 1812 of the first two cantos of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brought Byron fame拜伦早期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一,第二章(1812)。 2 In Geneva, he wrote the third canto of Childe Harold and the narrative poem The Prisoner of Chillon在日内瓦,拜伦写下了《哈罗德游记》第三章及叙事诗《齐伦的囚犯》。 3 he produced the verse drama Manfred, the first two cantos of Don Juan他创作了诗剧《曼弗雷德》,《唐璜》的前两章。 4 Don Juan is Byron’s masterpiece, a great comic epic of the early 19th century他的代表作《唐璜》是19世纪初期的着名讽刺史诗。 5 Byron invests in Juan the moral positives like courage, generosity and frankness, are virtues neglected by the modern society拜伦在唐璜身上开发出勇敢,慷慨,诚恳直白等优点。 6 the poet’s true intention is, by making use of Juan’s adventures, to present a panoramic view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ciety诗人的创作意旨在于通过唐璜的游历来体现不同的社会情形。 7 Byron’s satire on the English society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poem can be compared with Pope’s; and his satire is much less personal than that of Pope’s, for Byron is here attacking not a personal enemy but the whole hypocritical society拜伦在诗的末尾对英国社会的讽刺与蒲柏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拜伦讽刺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整个社会的虚伪。 8 As a leading Romanticist, Byron’s chief contribution is his creation of the “Byronic hero,” a proud, mysterious rebel figure of noble origin Such a hero appears first in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and then further developed in later works such as the Oriented Tales, Manfred, and Dan Juan in different guises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拜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创造了“拜伦式英雄”,高傲,神秘,反叛却带有贵族血统。这种拜伦式英雄出现在《哈罗德游记》,《东方故事集》,《曼弗雷德》及《唐璜》等多部作品中。 9 Actually Byron has enriched European poetry with an abundance of ideas, images, artistic forms and innovations拜伦以丰富的思想,想象力,艺术形式和创新欧洲的诗歌得到了发展

2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着有《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俄国)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作品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中篇小说:《黑桃皇后》、《杜波罗夫斯基》 散文体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 历史剧:《鲍里斯·戈杜诺夫》 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政治抒情诗:《致大海》、《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叙事长诗:《青铜骑士》、《高加索俘虏》 爱情诗:《致科恩》又名《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我的名字》《我曾经爱过你》 短篇小说 《彼得大帝的黑奴》,《书信小说》,《亡人伊凡·彼得洛维奇·别尔金小说集》:《射击》、《暴风雪》、《棺材老板》、《驿站长》、《村姑**》、《戈琉辛诺村源流考》、《罗斯拉夫列夫》、《杜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基尔沙里》、《埃及之夜》、《上尉的女儿》、《宾客聚集别墅》、《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 诗作 《巴奇萨拉的喷泉》,《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迟开的花朵更可爱》,《假如生活骗了你》,《我曾经爱过你》

拜伦的着作?(全)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

  1805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次年收集早期诗作,编为《即兴诗集》。

  1807年出版了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

  20岁(1809年7月)开始,拜伦出国游历,先后去许多国家(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国)。1811年回国。这次旅行大开他的眼界,使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在旅途中写下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别完成于1816年和1818年),震动了欧洲的诗坛。这是拜伦在欧洲游历期间最重要的成果。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章1809年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作,第二章于次年3月在伊斯密尔完成。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成为他的成名作,使他获得“多愁善感的神秘人物”的名声,他“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诗中将异国见闻和风情同多愁善感的抒情结合在一起,主人公哈罗尔德厌倦上流社会生活而弃国飘泊,同情各民族争取自由的行动,抨击暴君和外来统治者,号召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奴役,表达了浪漫主义理想与现实世界的冲突。长诗内容丰富,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见长。作者通过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在前两章中,拜伦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谴责专制统治,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

  接着拜伦发表了《异教徒》(1813)、《阿比道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等6部长篇叙事诗,总称为“东方叙事诗”,作品以东欧、西亚一带为背景,充满异国浪漫情调。诗歌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高标独举、孤行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这一类形象被称作“拜伦式英雄”(孤军奋战、个人反抗社会)。1813年开始,由于陆续刊行的《东方叙事诗》(1813-1816),抨击英国当属而被迫出国。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人活动时,撰写长诗《青铜时代》,揭露神圣同盟的反动面目。

  1815年结婚后因妻子传播他另有新欢,愤然离婚,携女出国,声明永不返英。1816和1818年先后发表《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三、四章。后两章歌颂欧洲山河的壮丽,缅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赞美欧洲的艺术。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着《唐璜》是拜伦最着名的代表作。

  1919年拜伦发表长诗《唐璜》的一、二章。长篇诗体小说《唐璜》共写出16章,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虽未最后完成,却已为世界文学杰作之一。唐璜16岁时因和一贵妇相爱而被母亲打发远游,在海上又因与救他脱险的海盗之女相爱而被海盗当作奴隶拍卖,在土耳其禁宫干出风流韵事后逃到俄国并得到女皇的宠幸,遂奉女皇之命出使英国。长诗通过唐璜的飘泊广泛地反映了当时欧洲及西亚的社会面貌,表达了反封建的思想和对民族独立斗争的同情。

  他的重要作品还有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维纳》(1823)、《福斯卡里父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曼弗雷德》(1817),其实反映了诗人心中的苦闷。诗歌中住在阿尔卑斯山深处一位神秘的人物,因为犯了道德上的大罪,导致最爱的人的死亡,现在只求速死。主人公对革命后的现实失望,却又不愿意走向人民,表达了法国大革命之后知识分子拒绝和现实妥协,却又孤独、绝望的情绪,究其实质,还是拜伦式的英雄。诗中除了少数人物以外,还有代表大自然各种力量的精灵,以及命运之神等,带有浪漫和神秘的色彩。长诗《锡隆的囚徒》叙述的是16世纪为捍卫瑞士独立而被囚禁在锡隆堡达6年之久的共和主义者和自由思想家博尼瓦尔。和“拜伦式英雄”不同,博尼瓦尔反对专制暴政,和人民共命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诗歌赞扬了英雄坚贞不屈的精神,抨击了专制暴政的残酷。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

关于“拜伦的代表作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009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